“20%!一款口径为38.4mm的保温杯,经过技术改造后比之前的保温温度提高了20%。”在广东省潮州市质量计量监督检测所的实验室里,技术人员比对保温性能后惊叹道。仅通过在保温杯常规生产流程中加入一道工序——内胆镀铜,改造后的保温效能就得到了有效提升。
20%这一数值的得出,得益于广东省质监局开展的不锈钢保温杯保温效能质量比对研究。这一研究,致力于找出国内外保温杯的差别,找到技术突破点,推动解决保温杯的保温问题,使小小保温杯,质量大提升。
我国的不锈钢真空保温杯行业规模大、企业众多,主要集中在浙江与广东两省。尤其是广东,已经成为不锈钢真空保温杯重要生产基地,形成了原料采购、配套部件、生产工序的完整产业链。不锈钢制品是潮州的八大支柱产业之一,潮州的彩塘镇更是被称为“中国不锈钢制品之乡”。
不锈钢真空保温杯用于存放冷热水、饮料等液体食品,杯身采用不锈钢材料加工成型,因其具有良好的保温功能、坚固耐用、不易损坏、携带方便,受到消费者青睐。然而,我国的保温杯在结构设计、生产工艺、生产设备、关键技术等方面,与世界知名品牌存在较大的差距,只能徘徊在中低档市场求生存,以致我国的高端市场长期被外国品牌占据,“消费外溢”严重。
面对“消费外溢”压力,广东省质监局联合技术机构、龙头企业等多方力量,成立科研小组,确定研究的方向,对“不锈钢保温杯保温效能”项目进行深入探究。
一方面,深入保温杯制造企业调研,了解保温杯产业有关的生产状况、科研能力、装备水平、生产工艺等。日本保温杯占据高端市场,价格动辄上千元,而国内企业的大多数产品价格在百元左右。统计发现,彩塘镇拥有自主出口权企业28家,在欧美等市场占据一定份额。然而,该镇大多数企业仍是小规模企业,甚至有部
分家庭作坊,无序生产和低价竞争大量存在,给不锈钢保温杯产业的整体质量提升造成很大困扰。广东省质监局希望通过质量比对项目与保温杯等不锈钢产业链对接,促进产业集群壮大。
另一方面,质量比对研究实现了与高校的有效对接。项目相关人员专门拜访了华南理工大学国家金属材料及成形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对保温杯的基本原理、生产工艺、工业设计等进行深入分析探讨。项目相关人员依托华南理工大学的研发中心平台,对保温杯原材料的导热系数等性能进行测试,以进一步完善技术报告关于原材料性能的研究数据。
在行业生产状况调研和高校科研对接的基础上,广东省质监局、广东省潮州市质量计量监督检测所选取了39个国内品牌和19个国外主流品牌的保温杯产品开展实验比对研究,以期查找出制约国产品牌发展的焦点和瓶颈,探寻产品质量提升的可行路径。
国外的保温杯较之“中国制造”,优势到底在哪里?实验比对发现,保温效能是关键。一方面,比对无内塞型保温杯的保温效能,发现国内外高端品牌间差距较小,国内不同品牌间差距较大。另一方面,比对内塞型保温杯的保温效能,国内外品牌差距较大。研究分析,影响国内内塞型保温杯保温效能的主要原因有内胆镀层及内胆壁厚度、夹层真空度和吸气剂、内塞或带塞盖子、焊接工艺和耐冲击性4个方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