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徐建华 市场监管总局最近发布2019年第一季度食品安全监督抽检情况分析报告。从检验不合格的项目看,仍以农兽药残留超标、超范围超限量使用食品添加剂、微生物污染等3类问题为主,分别占不合格总数的30.7%、23.7%、22.9%。 无独有偶。在2018年第4季度的食品安全抽查结果中,从检验不合格的项目看,也是以超范围超限量使用食品添加剂、农兽药残留超标和微生物污染等3类问题为主,分别占不合格总数的27.1%、25.2%、24.1%。 据了解,根据食品界的观点,食品安全风险或者说引起食品安全问题的原因通常被划分为3类:生物性风险,比如腐化霉变等;物理性风险,比如含有杂质、异物等;化学性风险,比如农药残留等。“其实农兽药残留、非法添加、微生物等3类问题一直是食品安全的‘顽疾’,不仅是中国食品安全问题出现的主要‘原因’,全球来看同样如此。”中国农业大学食品科学与营养工程学院副教授朱毅接受中国质量报记者采访时说道。 纵观市场监管总局有关食品安全抽查结果的公告,微生物指标、农兽药残留、食品添加经常成为食品不合格的“罪魁祸首”。 对于食品添加剂问题,朱毅解释说,虽然农兽药残留超标、超范围超限量使用食品添加剂、微生物污染等3类问题是我国食品安全的“顽疾”,但是造成的原因是略有不同的。相对来说,食品添加问题主要表现为非法添加或者使用不当,使用者大多数是为了追求市场利益,比如让食品有更好的“颜值”、更长的“保质期”等等,这些年经过国家的大力整治,非法添加的问题已经有了明显好转。而农兽药残留问题则与食品安全的源头——种养殖密切相关,如果种养殖环节不能很好把关,就很容易造成农兽药残留超标。微生物问题的出现很多时候与从业人员的无知或者整体水平不高有关。 “通常来说,只要是在标准安全指标范围内的,普通人食用不会出现安全问题,不过一些特殊人群,比如孕妇、老人小孩等需要注意潜在风险。”朱毅表示,“要想有效降低食品安全的风险,标准非常关键。比如农残的标准,日本有6万多项、欧洲有4万多项,国际标准有1万多项,中国标准只有6000多项,在标准种类方面与发达国家还有差距,需要完善标准。包括我们说到的重度农药的退出,就是很好的降低农残超标的措施。” 在食品安全监督抽查中,还时常出现不少企业虽然由于这3类问题被检出产品不合格,但仍然“履罚屡犯”的现象。“当前我国食品行业呈现‘小散乱’的特点,这种现状很难在短时间内予以解决。要更好地降低食品安全风险、提升食品安全水平,还必须依靠市场机制。”干净么检测掌门人刘鹏说,当前,我国的食品安全抽查处罚主要是“惩恶”,但除此之外还应当“扬善”,从而“两条腿走路”,共同提升食品安全水平。 在刘鹏看来,“惩恶”的目的是让食品安全从业者不要去做“坏人”,也就是守住“底线”。但是食品安全是有成本的,当前我国食品行业的竞争仍然处于“价格战”的恶性竞争阶段,容易造成“劣币驱逐良币”的现象。“即使是‘盒马生鲜’这样行业高端品牌以及定位高端市场者,也不是把主要竞争点放在品控与品质上,同样陷入了‘价格战’的老路上。在这种形势下,出于成本、利润的考虑,农兽药残留超标、非法添加问题自然会容易出现,毕竟很多食品安全问题消费者是‘吃’不出来的,需要专业的检测才会被发现。”他说,除了增加检测与抽查之外,应当有好的市场渠道让不当“坏人”的人更愿意去做“好人”,解决质量与价格倒挂问题,推行优质优价,让“好人有好报”,用市场的力量解决食品安全的“顽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