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立彪 日前,工信部发布《道路机动车辆生产企业及产品准入管理办法》,其中第二十八条最引人关注:鼓励道路机动车辆生产企业之间开展研发和产能合作,允许符合规定条件的道路机动车辆生产企业委托加工生产。鼓励道路机动车辆研发设计企业与生产企业合作,允许符合规定条件的研发设计企业借用生产企业的生产能力申请道路机动车辆生产企业及产品准入。 对此,有业内人士评价称,如果说新能源补贴政策曾为新能源汽车行业带来春天的话,那么此次官方为汽车生产代工模式正名,以及对相关企业和产品准入规则的放宽,或可看作为国内新能源汽车的发展送来第二春的希望。 事实上,代工生产并非什么新事物,在全球范围内早成风气。世界500强企业麦格纳,其全资子公司麦格纳斯太尔就是非常知名的汽车代工企业。国内从事代工生产的主要是些自主车企,寻求代工的企业多是新能源车企,特别是一些新造车势力,像蔚来、小鹏、奇点等。 汽车代工正式走上台面,应该是新能源汽车新势力背后大力推动的结果。要知道,在国内要想造车,首先得获得生产资质。而许多新势力企业却没有这样的资质,这意味着它们不能合法进行生产经营活动。自建厂房搞生产,并把产品拿到市场上售卖,其中一个环节不合法,都将面临法律制裁。但怀揣造车理想的新势力们不甘被资质困住,便寻找突破口,而它们最终发现,代工是一条安全而又便捷的路。 蔚来汽车创始人、董事长李斌曾有一句名言:别让自己死在钱上。这其实是他对创建一家现代化汽车工厂之难的感慨。动辄花费上百亿元的资金,这对于任何投资人来说都不是小数目。为了自己的理想不死在钱上,李斌于2016年4月6日与江淮汽车正式签署战略合作框架协议,在新能源汽车、智能网联汽车产业链角度展开合作。2017年12月16日,蔚来首款车型——ES8正式上市。至此,造车新势力借助代工模式完成产品落地的首次试水。 跟随蔚来汽车的步伐,小鹏、奇点、新特等造车新势力分别与海马、北汽、一汽等车企合作,将代工模式全面铺开。不过,代工风生水起,很快引来非议。而最强烈的反对声恰恰来自造车新势力内部。在威马汽车创始人沈晖看来,只有自己建厂,才能对产品实现最好的把控,“如果选择代工生产,我会天天睡不着觉”。零跑汽车创始人朱江明同样不看好代工生产。他认为,与其他电子类产品不同,汽车产品极其复杂,设计与制造紧密相关,很难分离,不适合代工。现在一些造车新势力选择代工,更多是出于资质限制的无奈,绝非因为这种模式有多么好,他们多么喜欢。 具有讽刺意味的是,不是沈晖,反倒是李斌首先体会到了睡不着觉的滋味。被业界调侃“最靠谱的造车新势力却选择了最不靠谱的代工模式解决车型量产问题”,倒还在其次,其选择的合作伙伴江淮汽车被认为不靠谱并不断做出不靠谱的事,才真正令人抓狂。人们看到,虽然两家合作生产的新车面世了,但上市过程却充满波折,交付期限一再被推迟,这给那些支持者留下非常不好的印象。 从网上反映的信息来看,以汽车工程师为主的群体对江淮代工蔚来抱有极大的担忧,他们质疑以中低端车为主力产品的江淮汽车,是否有能力造蔚来高端起步的产品。而更多网友的质疑则直指像江淮汽车这样的自主车厂的制造能力,认为这些车厂连自家的车都造不好,被产能过剩问题缠身,又怎么可能代工出好产品。基于此,有人下结论称,只有自建工厂才算“模式正确”,而代工模式是一条歧路,其前方是一堵会让车企们撞得头破血流的南墙。 代工模式虽说有一些天然的缺陷,现实中也的确出现不少问题,但定性其为“歧路”“南墙”似太过悲观。毕竟,代工可以降低企业成本,加快发展速度和资源利用率,这一点早被市场实践证实,而就国内新能源汽车发展而言,绕过自建工厂无疑可以节省大量时间和金钱,帮助企业快速抢占市场和资本先机,符合市场逻辑和产业思路。事实上,目前代工之误,问题主要不在该模式本身,而在造车新势力车企对其应用上。如何加强代工企业与品牌企业间的合作,把控好生产流程,避免出现交付延误及质量缺陷,是今后必须重点解决的问题。 如果代工生产能够让品牌企业放心,可以睡上安稳觉,那么文首所说的“第二春”还是可以期待的,否则,真如一位业内人士所言,代工之危,如饮鸩止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