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何可 据国家统计局公布的《2018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显示,去年全年我国制造业产品质量合格率高达93.93%,已经连续多年稳定在90%以上。面对这样一个可喜的数字,中国质量万里行促进会会长、原质检总局总工程师刘兆彬仍然高兴不起来。 据他推算,2018年我国90万亿元GDP(国内生产总值)之中,有1.2万亿元因为那6.07%的不合格率白白“打了水漂”。 中国工业经济联合会会长、工业和信息化部原部长李毅中,同样对此扼腕叹息。“这太不应该了!” 李毅中说,提升质量、打造品牌是工业经济提质增效转型升级的中心任务,“这些问题,发达国家在工业2.0时期就已经基本解决了,我们到现在还没有解决,这是欠账”。 …… 刘兆彬与李毅中的这段交流,发生在4月27日,由市场监管总局指导,中国质量万里行促进会主办的“中国质量品牌提升工程高端专家会——第三方监管·合作与创新”上。 这场以“提升中国质量品牌,落实质量强国战略,实现高质量发展”为主题的专家会,聚焦建设质量强国、提升品牌质量,不仅专家云集,而且观点犀利。 据国家统计局数据,2018年,我国最终消费支出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达到76.2%。“三驾马车”变成了“一马当先”。 在惊喜于我国经济强劲内生动力的同时,刘兆彬建议,更要警惕我国制造业因“低端供给过剩、高端供给不足”遭瓜分“蛋糕”。 “去年,我国跨境电商的消费规模已经达到了9.1万亿元,还有为数众多的国内消费者跑到国外去购买中高端消费品。全球奢侈品的1/3以上都被中国人买走了,与此同时,马桶盖、电饭煲、化妆品、奶粉这些日用消费品也频频被国外企业抢占了市场。”刘兆彬说,我国制造企业要生存,要发展要壮大,就必须不断提升质量,做好品牌,适应市场需求。 中国营养保健食品协会会长、原国家食药监局副局长边振甲说,我国婴儿奶粉抽检合格率在99.5%以上,对婴儿奶粉的监管日益严格,但仍然有超过60%的家长选择进口奶粉,将近75%的家长担心国产婴儿奶粉不安全。“这种刻板印象的背后,就是质量问题、品牌问题。” “我看到过一组数据:欧美企业的平均寿命是40年、日本企业的平均寿命58年,而我国中小企业的平均寿命仅2.5年,集团企业的平均寿命也仅为7~8年。”边振甲说,质量和品牌是企业的立业之本,我国应该下决心下大力气推进质量工程,品牌工程,“怎么重视都不为过”。 “十九大报告提出推动三个变革,把质量变革放在第一位。”李毅中说,高质量发展是新时代社会经济发展的基本特征,是经济社会转型的重要内容,是解决新时代社会主要矛盾的关键所在。转变增长方式,由高速增长变为高质量发展,关键是要提高发展的质量和效益。质量和品牌是物质和文化的交汇,也是经济发展、社会进步、民生改善的标志。加强技术改造和进步,提升品质,改进服务,创建知名品牌是推进质量进步的重要手段。 原质检总局副局长蒲长城说,随着工业产品中新技术、新材料的广泛应用,消费品品种数量急剧增长,企业产品出现因设计、制造缺陷产生不安全质量问题的风险加大。应建立全面有效的监管制度,建立切实发挥行业自律、消费者维权、社会监督作用的共治格局。 刘兆彬指出,质量品牌提升工程应引进第三方监督机制,第三方监督是质量品牌提升的切入点,是社会现代治理体系的融合点,是质量安全风险防控的关键点,是培育发展现代服务业的增长点,是国际惯例的对接点。 中国质量万里行促进会副会长、国务院原参事郎志正说,第三方监督要具有科学性,要公平、公正、公开。中国标准化研究院副院长汤万金说,围绕第三方监督机制应以标准化为切入,推动其能力建设和行为规范。 据刘兆彬透露,中国质量品牌提升工程将以第三方监督为关键切入点,发挥社会各利益相关方和利益主体监督作用,引入第三方服务,搭建食品、消费品安全检验检测等多种服务合作模式,着力在质量提升、品牌推广方面开拓出一条新路,并通过组织邀请社会力量,共同参与质量品牌提升工程实施与管理,提升企业品牌质量,形成一批具有市场影响力、品牌竞争力的高质量企业,共同参与国际竞争,服务“一带一路”建设,为中国制造、中国创造、中国品牌贡献力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