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场监管工作性质、内容具有很强的政治性、政策性、法律性。作为市场监管系统内部负责新闻宣传管理的部门,如何正确把握新闻宣传工作的时度效,做好把航定向的引导作用?如何抓住媒体融合发展的契机、规律,塑造市场监管主流舆论新格局?针对上述问题,围绕市场监管总局关于“加强新闻宣传和舆论引导”的总体部署和具体要求,四川省市场监管局在持续强化“四川市场监管”品牌效应,增强工作传播力、影响力、公信力等方面进行了积极探索,致力于为四川市场监管高质量发展营造良好舆论氛围。
一、新闻宣传如何助力市场监管高质量发展
(一)强化党建引领。市场监管新闻宣传工作是党的新闻宣传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市场监管重要工作之一,代表了市场监管部门的立场和态度。市场监管新闻宣传工作必须坚持正确的政治方向和舆论导向,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把握正确的舆论方向,坚持正面宣传。同时,要深入贯彻落实党的各项决策部署,围绕中心服务大局,推动市场监管工作的高质量发展。严格遵照宣传纪律、规范提法、审批程序,全面、系统、准确地展现部门依法履职的情况和成果,确保不失声、不跑调。
(二)优化营商环境。通过多种形式的新闻宣传活动,大力宣传国家及地方优化营商环境的政策措施,积极报道市场监管部门在优化营商环境方面的创新举措和成果,营造公平竞争的市场环境,充分激发经营主体活力。同时,树立服务型政府的良好形象,构建亲清的政商关系。
(三)加强人才建设。培养一支既懂市场监管业务又具备新闻宣传专业素养的人才队伍,是提升市场监管新闻宣传工作质量的关键。通过定期培训、学习交流等方式,持续提高市场监管部门干部职工的新闻宣传素养和综合能力。同时,通过座谈、沙龙等多种方式,加强与新闻媒体的联系和互动,增强新闻媒体记者对市场监管职能职责和日常工作的熟悉程度,主动为记者提供新闻线索,努力实现新闻宣传服务市场监管高质量发展效果的最大化和最优化。
(四)营造良好氛围。在新闻宣传中注重正面引导,及时回应社会关切。对于负面舆情积极应对、主动发声、消除误解。在充分运用官方微博、微信、短视频等新媒体平台的基础上,加强与外部主流媒体的沟通合作,依靠主流媒体力量,主动有效引导舆论方向,在重要节点、重大活动等期间与其同频共振,用好用足用活主流话语权,进一步巩固市场监管舆论阵地建设,扩大四川市场监管宣传覆盖面,为市场监管高质量发展营造强大的宣传声势。
(五)打造品牌效应。通过持续不断的品牌建设,提升“四川市场监管”的社会认知度和影响力。努力打造“天府记市”这一主要自有宣传品牌,并通过编制适合报、视、网、微、端等不同特性媒体传播的内容,树立“天府记市”的宣传品牌定位,提高公众认知度。四川省市场监管局新闻宣传处与宣传档案中心、市场监管半月沙龙联合发榜,对全省各市(州)、县(市、区)市场监管局109个微信公众号进行了数据收录,对阅读总数、平均阅读、在看总数、点赞总数等数据进行统计,发布账号TOP50、热文TOP10等榜单,有效增强了全省市场监管系统品牌的辨识度和吸引力。
二、市场监管新闻宣传面临的挑战及对策建议
目前,市场监管新闻宣传面临创新意识不强、专业人才不足等挑战,导致新媒体运用能力和宣传系统性不够强等问题。对此,建议应当从以下三个方面发力。
(一)创新形式和载体,不断提升新闻宣传专业化水平。要顺应传播新趋势,夯实“互联网+”思维,大力提升新闻宣传网络化、数字化水平。不断加深与主流媒体和专业媒体合作,做深做实做活传播内容,不断提升新闻宣传专业化水平。积极推进四川省市场监管局打造的“川质通”一站式服务平台、“川食安溯源监管平台”等建设,用好“天府记市”微信公众号与四川省市场监管局官方网站,形成线上线下联动的宣传新格局。
(二)提升《四川市场监管》杂志办刊质量。内刊《四川市场监管》是系统上下的工作交流窗口,是市场监管理论宣传普及的主阵地。当前,仍然需要在提高整体办刊品质上下功夫,不断增强权威性、理论性和实践性。要紧贴改革发展实践、紧贴基层需求,以问题为导向、以理论引导为主要目标,加强政策和法律法规解读,着力提升影响力、传播力。进一步树立精品意识,精心策划每一期主题、精心组织每一个专栏、精心编辑每一篇稿件,既突出特色又注重整体性。同时,要以《四川市场监管》为平台载体,积极推动构建和完善市场监管理论体系,培育四川市场监管文化,凝练四川市场监管精神,激发全系统投身改革发展的豪情壮志,推动市场监管现代化水平不断提升。
(三)大力培养创新人才队伍。人才是支撑创新发展的第一资源,也是做好新闻宣传普及工作的关键保障。可以说,宣传工作中遇到的最大困难和挑战就是人才的匮乏,这需要在搭建平台、提升素质上下好下足功夫。要通过举办培训班、组织理论研讨会、开展征文活动、知识竞赛等多种形式,激发系统内外开展市场监管新闻宣传的活力,还要吸收理论功底深厚、业务基础扎实的理论研究骨干建立专家库。要健全培训机制、激励机制,多渠道提升新闻宣传人员的整体素质。要坚持不断在创新实践中发现人才、在创新事业中凝聚人才、在创新活动中培育人才,依靠人才推动工作的创新发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