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开学季。体育健康服务的“产业军团”也第一时间成了针对学生体育服务平台的“急先锋”。
这不,杭州学军小学5年级学生吴睿轩的家长吴国毅就接到了几个青少年体育培训的促销电话,服务项目五花八门,除了常规的周末足球、篮球班,还有趣味户外拓展兴趣培训。“如果孩子感兴趣,我们可以根据他自己的意愿,选择合适的项目报名。”吴国毅认为,除了学校本身的体育课程之外,社会上更有针对性与专业性的青少年培训项目,可以有效补充孩子的课余生活,从小培养健身意识与习惯。
如今,随着国民健身健康意识的增强,像吴国毅这样鼓励孩子参与运动,甚至愿意花钱购买体育服务的家长也越来越多,在浙江乃至全国,体育服务业在我国经济中的比重逐年上升,根据《人民日报》报道的一组数据显示,快速增长的健身类服务消费,相关支出占到家庭消费支出的10%甚至更高,对应的产业群将成长为支柱产业。
衢州鑫炎羽毛球俱乐部负责人黄经理告诉记者,在运动人群中,青少年比例不断增大:“这也跟目前全面发展的教育理念和更开放、理性的家庭环境有关,不再过度强调学业而忽略体育健康,而且当80后、90后成为父母后,则更注重孩子的综合素质培养。”因此,体育服务产业的目标受众总体是飞速增加的,其中青少年成了‘主力军’。
无独有偶,嘉兴钧儒小学也是“校园+社会力量”强强联合的体育健康服务产业的典范。“我们的孩子除了学校体育课之外,更有丰富多彩的周末绿茵课,都是聘请退役的职业运动员为教练,来为孩子们做专业指导,且训练内容开放、趣味性、互动性足。”嘉兴钧儒小学体育教师刘鸣晓认为,正是有了社会体育服务产业的介入,才不至于让校园教育“扁平化”、“单一化”,而是与职业体育接轨,“许多有潜力的孩子还可以通过培训、选拔,被专业俱乐部青训系统挖掘,有机会走职业路线。”
另一方面,体育服务产业也不仅仅在于青少年培训,赛事共享服务、健康管家服务、体育旅游项目等,“总有一种适合你”。杭州宏优体育负责人之一安小阳告诉记者,所谓体育服务产业,是指那些主要提供商业性体育展演、健身培训、体育旅游等,这项服务看上去与其他产业很不相同,然而从需求、供给、结构、布局等各方面看,体育服务产业都是按产业的一般规律运行发展的。
安小阳认为,如果商品与服务在经济发展中同样重要,就要承认物质消费与精神消费同样重要,两者所创造的GDP在经济学意义上是等价的,而体育服务不仅创造了GDP,而且还将创造更多——这种增长来源于人们的快乐与健康需求,具有经济和社会双重价值。
值得一提的是,浙江恰好具备多重发展体育服务产业的有利条件:经济实力、创新模式与“民富”程度,能支撑最大规模的受众群体与受众品味,可谓“保质保量”;资金充沛,投资者看好体育服务产业,持续有大手笔投入;互联网发展迅速,有利于“体育+互联网”的发展;体育系统等政府部门高度重视体育服务产业,在基础设施、场馆建设、青少年培养等方面投入多、力度大。
此外,体育服务产业自身发展的同时,也能从人才、资金和群众基础等多个方面促进民众体育健康理念的提高和大众参与体育活动的热情,让“体育服务”真正实现落地化、科学化,可持续地良性发展下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