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立彪 日前,市场监管总局局长张茅在两会记者会回答记者有关名牌评选认定活动清理工作的问题时表示,企业的品牌是不是名牌,是不是知名和著名,是市场竞争中形成的,是消费者选择的结果。在政府的榜单上只有黑榜,没有红榜。红榜是消费者的口碑,是企业应该做到的,黑榜就是企业违法经营要受到惩处。 黑榜、红榜的说法传递出很清晰的信息:政府划清了职责边界,凸显了市场秩序守护者的角色定位。企业不要指望政府为其背书,以获得声望利益并藉此减少市场风险。企业的关注重点和方向要从政府转向市场和消费者。除了不能触碰政府监管部门划定的底线,不要在黑榜上留名之外,要把最主要的心思和精力用在提高产品质量和改善服务上,下大气力获得市场的认可,登上消费者的口碑红榜。 西方有句谚语:上帝的归上帝,凯撒的归凯撒。在政府与市场的关系上,也要明晰两者定位,做到“政府的归政府,市场的归市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本质决定了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市场决定资源配置的机制,主要包括价格机制、供求机制、竞争机制以及激励和约束机制。从任何一个机制角度考虑,企业品牌建设及与品牌相关的活动,都应是市场行为,即应在市场中进行,受市场机制调节,而不应由其他力量替代。过去有一种观点认为,提高产品质量、创造名牌产品,要通过政府来进行评比和奖励,这实际上是扭曲了政府和市场的关系。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一大优势是兼顾效率和公平。如果“市场的归市场”是追求效率,那么“政府的归政府”则体现公平。科学的宏观调控、有效的政府治理,是发挥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优势的内在要求。市场化改革越深化,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越完善,越要发挥好政府在保持宏观经济稳定、加强和优化公共服务、保障公平竞争、加强市场监管、维护市场秩序、推动可持续发展、促进共同富裕、弥补市场失灵等方面的职责和作用。这意味着政府必须从市场中退出,但也不能离市场太远:在宏观上把握市场规律制定政策之外,还要加强市场监管,守住规则底线。 守底线实质上有两个指向:一是维护所有市场主体的合法权益。任何一种商品、任何一个品牌、任何一家企业,在市场中都应该得到同等的尊重和保护,没有人为设定的高低贵贱之分。若政府部门参与品牌、商标等方面的评比,难免因加入人为因素而造成企业不公平竞争,同时也会让人质疑监管部门的动机;二是维护广大消费者的合法权益。产品质量好不好,企业服务怎么样,消费者自有其评判标准,他们会用脚投票。若政府部门搞产品评比、品牌排行,这种为企业背书的行为会对消费者产生误导,甚至会对其权益造成伤害。人们看到,近些年不断有知名企业因产品质量安全问题陷入危机,这些企业大多曾拥有很多品牌、商标方面的荣誉称号。它们出现问题,不仅使消费者的权益受到损害,也伤及政府声誉。 现在政府监管部门理清了自身职责定位,叫停并清理已经异化的评比,通过建立黑榜等手段加强监管,倒逼企业提高质量和服务水平。从最终效果看,这也是消费者的福利。今后所有企业都在同一起跑线上,朝着赢得消费者信任这个目标奔跑。企业做得好了,品牌自然就响;企业做得不好,谁也救不了。还是那句话:金杯银杯不如消费者口碑,金奖银奖不如消费者夸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