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傅江平 近日,关于华润万家将北京大卖场全面转手物美的消息传得沸沸扬扬。记者从华润万家总部了解到,其在北京共有6家大卖场,除京通店以外,剩余5家门店均由物美接管。此外,华润万家在济南、青岛等地多家门店也被传打折清仓,将由山东本地某品牌接手。事实上,近年来大型连锁超市品牌关店的不止华润一家,家乐福、沃尔玛等大型超市品牌关店的报道也频见于媒体报道。而关店所彰显的,其实是21世纪以来大型连锁超市普遍面临的转型问题。 自从1990年广东东莞虎门镇诞生中国第一家超市——美佳超级市场后,超市零售迅速风靡全国。其中,华润、家乐福、沃尔玛等最早的一批超市品牌迅速抢占头部效应,成为引领中国超市零售生态发展的中坚力量。2004年到2013年,中国零售业进入“黄金十年”,以华润为代表的超市巨头日益发展壮大,品牌效应不断增强。但随着电商及2017年迅速兴起的新零售的壮大,传统超市经营模式不断受到冲击,洗牌和转型成为零售业的两大热词。 连锁超市洗牌早在10年前就已开始,并在近几年加速,乃至一些巨头也成为其牺牲品。比如,好又多被沃尔玛收购,乐购被华润万家兼并,新一佳2017年破产,农工商则直接被挤出100强之外,而它们都曾是10年前占据中国连锁超市10强榜、在全国拥有逾千家门店的大型品牌企业。华润、沃尔玛、永辉等虽然暂时是洗牌的赢家,但零售市场瞬息万变,它们面对未来仍然如履薄冰。 与大规模的洗牌几乎同时进行,连锁超市转型也在风风火火地推进。在互联网时代,电商以其对消费者“懒惰”天性的高度迎合,赢得广大消费者尤其是年轻人的心,对线下超市形成巨大分流,导致超市的客流量及销售业绩下降,并使得卖场租金、水电、管理、人工成本更加凸显。在此情况下,很多超市多年来一直是低利润甚至负利润经营,急需通过转型扭转局面。 如何转型?大型连锁超市品牌企业最初的本能选择是,拓展线上市场,自己兼做电商。可以看到,近10年大型连锁超市纷纷推出自己电商平台。比如,沃尔玛收购一号店、大润发推出飞牛网、华润万家推出e万家等。然而,超市自己做电商都不怎么成功,最根本的原因是国内电商已形成阿里、京东等平台主导的市场,后来者如非有颠覆性的模式创新,已经很难抢夺市场。 大型连锁超市尝试电商虽然并不怎么成功,但对于思维方式的改变却是明显的,他们开始认识到线上和线下结合的重要性,对自己的发展方向有了更清醒的认识,并转化为更符合互联网时代需要的转型策略和行动,记者认为具体可归纳为以下几点: 一是不放弃线上。连锁超市自己成为大型电商的可能性已被证明并不现实,但线上作为成交和品牌展示的重要补充窗口不可或缺,因此线上平台从PC端到移动APP都要继续做下去。 二是选择与互联网巨头合作。既然线上做不过阿里、京东和腾讯,那不妨选择和他们合作。合作以两种形式展开,一种是敞开怀抱,接受互联网巨头注资入股。比如,腾讯入股永辉、家乐福、步步高、万达商业,阿里入股高鑫零售(大润发母公司)、百联、苏宁,以至于线下零售行业被划分成了阿里系、腾讯京东系和以物美为代表的第三阵营。另一种是借助腾讯、阿里开发的数字化产品和工具,比如腾讯推出的帮助消费者自助扫码结账的“扫码购”小程序,纷纷被永辉、家乐福、沃尔玛等采用,帮助以上连锁超市的数字化用户快速增长。去年8月下旬,家乐福官方对外透露,其“扫码购”小程序短短数月内用户数就突破800万,占总用户数的20%,且在持续快速增长中。 三是选择扎根大本营,进行重点布局。由于资本和人力投入大,大型连锁超市很难在全国实现以万计的复制,连锁超市龙头华润在全国也只有3000余家超市门店。因此放弃在全国全面开花的想法,而选择在自己扎根最牢的城市和区域重点布局,成为大型连锁超市品牌的选择。华润放弃北京和山东市场而力保华东、华南,物美深耕北京,家家悦独霸山东,中百回缩湖北,永辉以福建和重庆为主力市场,都是基于重点布局的逻辑。 四是化整为零,发展社区小业态。商品品类齐全作为大体量连锁超市曾经引以为傲的优势,在阿里、京东等电商平台面前显得不值一提,通过大体量、百货品类齐全来吸引消费者的做法已经过时,化整为零,缩小体量,通过大力发展小业态的便利店来争夺消费者,是更加灵活、更实惠的一种做法。正是基于这一思路,华润2015年就开始将小业态提升至前所未有的战略高度,计划到2020年小业态门店在全国扩张到6300家。本次华润在北京转让5家超市,但旗下在北京的6家bl t精品超市、3家Ol e’精品超市等小业态门店并未转让。 除以上策略和做法之外,精细经营、多元服务、试水物流等,也成为大型连锁超市品牌的重要选择。其总的转型方向是向新零售模式靠拢,即以互联网为依托,运用大数据、人工智能等先进技术手段,对运营模式和业态结构进行升级改造,实现线上服务、线下体验以及现代物流深度融合。如马云所说:“未来的十年、二十年,没有电子商务这一说,只有新零售。”新零售的赛程刚刚开始,对于连锁超市巨头们来说,转型尚在路上,未来的竞争仍会很残酷。决定胜负的或许不是资本,而是对互联网思维理解得透不透彻,以及能否将它快速、有效落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