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卫生健康委高度重视老百姓的看病就医体验和服务过程的质量改善,连续实施了改善医疗服务行动计划,特别是今年以来启动实施了为期3年的‘改善就医感受、提升患者体验’主题活动,覆盖各级医院和广大城乡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全链条、全覆盖、全程式改善医疗服务就医感受。”在国务院新闻办公室近日举办的以“推动卫生健康事业高质量发展 护佑人民健康”为主题的新闻发布会上,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副主任雷海潮如是表示。
据雷海潮介绍,今年1—9月份,我国医疗卫生机构总诊疗达到51.1亿人次,与2019年同期相比增长12.4%,与去年同期相比增长6%。我国医疗卫生机构的出院达到2.2亿人次,与2019年同期相比增长16.7%,与2022年同期相比增长18.9%。全国医院病床使用率达到80.2%,与2022年同期相比提高6.4个百分点;卫生服务中心的病床使用率达到51.4%,比去年同期提升7.6个百分点;乡镇卫生院的病床使用率达到54.9%,比去年同期提高4.8个百分点,百姓看病就诊需求得到进一步释放。另外,医疗卫生服务供给效率得到持续提升。
今年上半年,我国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已为8988万名65岁及以上老年人、1.1亿名高血压患者、3763万名2型糖尿病患者提供了健康管理服务,较2022年同期分别提高40%、3.3%、6.9%。
雷海潮表示,目前,我国已有82.7%的二级以上公立医院开展预约诊疗服务,三级医院平均预约诊疗率达到49.2%。同时,压缩门诊取号、缴费、打印报告等环节的时间,鼓励弹性安排门诊时间,缩短门诊等候时间。另外,依托医联体提升医疗服务的连续性,加强诊后管理和病后随访工作。
全国已有超过5500家二级以上综合医院实现了“一站式”综合服务方式,其中多学科诊疗服务方式推广到2000多家二级以上医院,有2767家二级以上医院至少开展一类,比如像麻醉、疼痛、药学和健康管理方面的新型门诊,门诊服务的内容和方式进一步健全和丰富。国家卫生健康委设置了13个不同类别的国家医学中心和儿童类别的国家区域医疗中心,开展了125个国家区域医疗中心建设项目,在81个城市开展紧密型城市医疗集团建设工作,在827个县开展县域医共体建设。今年,还要将县域医共体建设工作推向更多省份和县区,覆盖面会进一步扩大,并建成2700多家互联网医院。
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副主任、国家疾病预防控制局局长王贺胜表示,目前,我国艾滋病经输血和血制品传播已经实现基本阻断,母婴传播和注射吸毒传播得到有效控制,抗病毒治疗覆盖比例已达到90%以上,治疗成功比例也达到95%以上,艾滋病疫情整体处于低流行水平。全国结核病防治服务体系逐步强化,诊断新技术、新工具逐步推广应用,全国发病率稳步下降,结核病死亡率为2.1/10万,与发达国家处于同一水平,患者的成功治疗率也保持在90%以上。病毒性肝炎防治服务模式不断创新,血液安全和院感防控得到全面强化,新发感染者数量大幅减少,肝炎救治能力和水平得到显著提升,接受规范治疗的乙肝患者可以实现临床治愈,丙肝患者治愈率也高达95%以上。
同时,我国适龄儿童免疫规划疫苗接种率保持在90%以上,多种疫苗可预防传染病的发病率降至历史最低水平。当前,中央财政每年专项投入超30亿元,国家免费向居民提供的免疫规划疫苗增加到“14苗防15病”。不少省份结合实际,不断扩大本省的免疫规划疫苗种类。
“我国已建立起覆盖省、市、县、乡的中医药服务体系,较好地满足了城乡居民对中医药的服务需求。”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党组成员、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局长余艳红介绍说,截至2022年底,县办中医医疗机构覆盖率达87.78%,全国已有中医馆40674个,99.5%的社区卫生服务中心、99.4%的乡镇卫生院能够提供中医药服务。目前,基层医疗卫生机构中医执业(助理)医师数为20.5万人,约占全国基层医疗卫生机构执业(助理)医师数的19.65%。“十四五”期间,计划支持所有县级中医院建设2个中医特色优势专科和1个县域中医药适宜技术推广中心,目前已完成593家县级中医医院的建设工作。
雷海潮表示,国家卫生健康委将持续抓好环境卫生综合整治,打造城乡人居的“新面貌”;普及文明健康生活方式,实现居民健康素养水平的“再提升”;探索社会健康管理新模式,跑出健康中国建设的“加速度”;创新工作方式方法,激发社会参与的“动力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