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中国东方航空正式发售“空中WiFi多次卡”,售价为186元,在半年有效期内,购买者能不限次使用东航空中WiFi上网服务。这种与此前各航司推出的单次上网服务不同的产品,被看成是航空服务的一种创新,并被报以“将以更低的门槛、更深入地融入日常出行,进一步激发高频应用,空中WiFi的使用规模有望迎来爆发式增长”的高度期待。
然而,这样令人兴奋的消息却并未引起公众的关注。空中上网为何从当初的欢呼雀跃到如今的乏人问津呢?
最初,空中上网是只提供给头等舱和商务舱乘客的高端服务项目。2018年1月,可以在空中通过WiFi上网的东航客机首飞,经济舱的乘客也可以体验,引起轰动,乘客奔走相告、热烈追捧。但实际情况是,一个航班只提供100个左右的WiFi名额,乘客需要抢到预约名额才能上网。
网络化时代,空中上网绝对是刚需。即便是国内航班,两三个小时乃至四五个小时不能刷短视频、不能刷朋友圈,对网络重度依赖的乘客来说,也是难以忍受的事情,更别说国际航班动辄八九个小时或十几个小时了。中国民航局《2020年国内航企机上WiFi调研报告》显示,63%的旅客愿意有偿使用机上WiFi。国际海事卫星组织的相关调查显示,空中上网服务现已成为继机票价格、航班时刻后影响旅客选择的第三大因素。数据显示,超过73%的旅客在旅途中的第一意愿就是“上网”;飞行时间超过4个小时后,这一意愿接近100%。可见,客舱无线网络业务潜在需求巨大。
各航司近年来也不断推出此类服务。除了此次推出半年卡的东航外,目前国内提供付费机上WiFi服务的航司还有四川航空、海南航空、吉祥航空等,各家的产品设计及定价大同小异。以定价为例,国内航线的常规无限流量产品普遍为每次50元左右。但现实中,购买空中上网服务的乘客却少之又少,就算体验过该服务的乘客,大多也抱怨飞机上的WiFi是“鸡肋”。
不久前,笔者分别体验了波音和空客的空中上网服务。其中,波音的空中WiFi只能浏览机内的内容,即把飞机屏幕上的内容倒腾到手机上看。最新款的空客A350—900机型可以刷微信,但只支持文字和图片,不支持视频。有些航司的空中WiFi是免费的,但大多数航司提供的空中上网服务都是收费的。从最初抱怨网速奇慢到5G技术下网速不再是问题,让乘客觉得“鸡肋”的主要是内容和价格问题。以笔者的体验为例,如果不能上“外网”,只能浏览机舱内的内容,不会有人为此花钱;如果不能看视频,只能刷文字,那免费的上网服务尚可以接受。
据笔者了解,一套飞机上网设备大约要四五十万美元,还不包括使用中租用卫星等费用,而航司提供该服务的营利模式无非是广告或者卖流量。只有真正满足乘客刚需的应用场景,才能让广告和流量变现,收回高昂的硬件和租用费用,同时还能成为吸引用户乘坐本航司飞机的卖点。目前的空中上网服务还不足以吸引乘客买单。空中上网要实现良性循环,道阻且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