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一:老展品焕发青春。
图二:志愿者为参观临展的群众讲解展品背后的故事。
工业类博物馆因其展品的单一性,想要保持参观热度长久不衰难度较大。位于辽宁省沈阳市铁西区的中国工业博物馆(以下简称工博)根据不同节庆日特点举办专题性展览,并通过主办、参与承办大型活动等方式吸引观众,传续工业博物馆的热活力。
临展迎来观展高峰
11月4日,沈阳市铁西区文旅局、工博携手沈阳市文物保护协会举办的“共和国长子情怀”沈阳民间收藏记忆展迎来观展高峰。
上午9时,记者在工博看到,沈阳市民、外地游客络绎不绝有序入馆。展览上展出的沈阳老一辈工人阶级生产、生活历程的展品,相当一部分带有鲜明的“沈阳记忆”。
志愿者郑先生热衷收藏,他向记者介绍说,红色藏品是自己退休后关注的重点种类,此次临展他组织了2个展柜的藏品,还为每个展柜制作了展览主题。
沈阳市文物保护协会藏品收藏专委会副主任宋巍告诉记者,本次专题展出的展品包括老一辈产业工人的生活和工作场景,实物展现出沈阳产业工人为祖国建设、城市发展所付出的艰苦努力。
11月6日,工博展陈研究部部长程大江向记者介绍说,此次专题展览展陈丰富、主题鲜明,受到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3天接待参观者近万人次,搅动冬日工业游温度再回暖。
老展品有新突破
相比临展的短期效应,常设展馆的永久藏品才是博物馆的核心所在。工博是在原沈阳铸造厂厂区基础上改造建设的,与工博序厅相邻的铸造馆内,全套铸造熔炼设施等展品弥足珍贵。
据工厂的老工人介绍,展出的10吨冲天炉建于1957年,是当时世界上最先进的炉子,到2007年4月17日熔化最后一炉铁水后封炉,总共运行了整整51年。全套“原始”铸造熔炼设施如果重新保养,仍能启动运行工作。
按照《文物藏品定级标准》相关规定,文物藏品分为珍贵文物和一般文物。珍贵文物分为一、二、三级。具有特别重要历史、艺术、科学价值的代表性文物才能被定为一级文物。今年年初,工博启动历史上规模最大的一次文物定级工作。
在稳固老展品和不断充实新展品后,工博今年的文物定级工作取得了可喜成果。近期,馆内共有4套10件藏品被鉴定为国家一级文物,有67
件藏品被鉴定为国家二级文物,由此实现了馆藏国家一、二级文物“零的突破”,还有94件藏品被鉴定为国家三级文物。
已经光荣“退休”的工业重器,唤醒的是人们对城市的记忆。群众纷纷赶来观展,用不同的眼光审视冲天炉、铁水包、冷渣罐、炉后配料斗、提升机等国家一级文物。
市民张伟观展后向记者表示,自己的爷爷和父亲都在工厂工作,到工博看到这么多机器设备和生活中被保存下来的“老物件”,唤醒其童年生活的模糊记忆,父辈们奋斗的身影也愈发清晰起来。
嵌入式的融合发展
工业藏品的冷峻色调与光影交错、霓裳轻舞的旗袍秀,在今年夏季的“旗韵励新智美沈阳”第七届沈阳旗袍文化节闭幕式暨第五届中国定制旗袍艺术大赏再度上演。其中,压轴的T台秀场设在工博,同期在工博举办的还有旗袍节系列活动之文创设计展。
以“旗袍”为“窗口”,将“旗袍”打造成为城市文化新名片,沈阳树立旗袍文化体系新标杆,打造可持续发展的沈阳旗袍文化生态圈。作为“旗袍故都”的沈阳持续举办旗袍文化节,工博是连续多年旗袍文化艺术大赏的承办场馆,深深嵌入沈阳旗袍文化节的活动之中,吸引了来自海内外的目光。
近年来,博物馆展品的博大精深吸引着无数的“探秘者”,大多数博物馆通过免费参观等带动“博物馆游”持续升温。年轻人奔袭打卡、直播,推动博物馆成为文化旅游热门目的地。
传统文化在创新性发展中彰显出强大生命力,传续工业类博物馆的热活力同样离不开创新,如同临展与常规展并重,珍贵藏品进一步深度挖掘文化内涵实现更大价值,不动的机器展品与T台秀动的旗袍相映相衬,让人们感受到独特的文化体验,以此推动博物馆的繁荣发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