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9月,中华人民共和国第三届职业技能大赛领奖台上,新乡职业技术学院23级物联网专业学生王旭胸前的铜牌泛着光。灯光下,他眼眶微红——18个月前,这个站在国赛舞台的技能强者,还因高考失利陷在“未来碎成散沙”的迷茫里。

高考折戟:于职校赛道重拾初心微光
2023年高考放榜日,王旭盯着屏幕上的分数,指尖发僵。那些反复勾勒的“名牌大学梦”,瞬间被冷水浇灭。“当时觉得十几年书白读了”,后来他回忆,那种窒息感至今清晰。但他没困在“分数定终身”里,家人的鼓励让他抬头看向离家不远的新乡职业技术学院。
拿到录取通知书时,王旭心里装着不甘与期待——不甘过往遗憾,期待“重新证明自己”。踏入校门,教学楼前的阳光、老师温和的C语言讲解、同学递来的橡皮擦,悄悄驱散了阴霾。
课堂上,他总坐第一排,眼神追着老师思路,下课就堵着老师问“编程逻辑怎么顺”;课后,他把例题抄在本上,拆解代码到每个知识点能“脱口而出”。这份钻劲被C语言老师注意到,老师邀他进技能竞赛集训队,可那时王旭对“竞赛”一无所知,犹豫着婉拒了——他还没找到方向。
转机来自学校团委组织部纳新。“能认识优秀同学,还能练沟通能力!”王旭抱着“提升自己”的想法报名。此后,从活动策划到现场协调,他忙得脚不沾地:调试设备、写流程方案、处理突发状况…… 在忙碌中,他褪去青涩,也第一次摸到“靠技能实现价值”的可能——原来,高考不是唯一的光。
同窗点醒:将“错过”拧成冲刺的韧劲
真正让王旭看清方向的,是同班同学吕帅的闲聊。那天午休,吕帅兴奋地讲起自己参加嵌入式系统开发省赛获奖的经历:“咱们高职生走竞赛路,特别容易靠近职业梦想!你学习这么好,错过太可惜!”吕帅眼里的光,像钥匙打开了王旭的心门。
“我一直想证明自己,这不就是最直接的路?”王旭突然想起婉拒集训队的遗憾,一股劲涌上来。当天下午,他攥着笔记本找到指导老师:“老师,我想进电子技术竞赛集训队,我想试试!”
可集训难度远超预期。每天上完课,王旭就扎进训练室,一待四五个小时。嵌入式编程的复杂逻辑、PCB电路的精细参数、稍不注意就焊坏的电路板……“拦路虎”压得他喘不过气。有次,他对着代码报错和坏电路板,把烙铁一摔想放弃——但吕帅的鼓励、老师的期待、自己的初心又让他坐下,拆解报错代码、记焊接失误,练到手指发酸。

凭着韧劲,王旭在校内选拔赛突围,拿到代表新乡市参加省赛的资格。2024年9月省赛现场,第一次参赛的王旭手发颤:嵌入式编程环节,他突然卡壳,不知怎么改下载配置,代码还出了bug。时间流逝,他闭眼回忆老师“先稳再快”的叮嘱,慢慢调试,终于在比赛结束前5分钟成功下载。听到“基本功能全部实现”,他悬着的心落下,最终斩获省赛银牌,闯进省备战国赛集训队——离初心又近一步。
集训淬火:在高手云集间拼出国赛入场券
走进省集训队,王旭被震住了:这里的选手都是全省顶尖职教学子——有人为攻克难点待到凌晨两点,有人的训练日志写满3本,失误点用红笔标得密密麻麻。“比我努力的人还更拼”,王旭不敢松懈,把“努力”刻进每天。

每天清晨6点半,他第一个推开集训室门,先过一遍前一天的难点;中午吃完午饭,揣着面包就往回跑,怕浪费一分钟;周末别人休息,他对着电路板琢磨焊接技巧。他还养成写“训练日志”的习惯:“今天焊点不光滑,明天温度调320℃”“中断逻辑没吃透,下午找老师”——字迹里藏着每一点进步。
更关键的是,每次省内选拔赛后,他都拉着教练“复盘到天黑”。第一次选拔,他因时间分配不当差点完不成任务,就把各环节用时记下来贴在桌前;第二次选拔,他在设备装调环节失误排名落后,就把步骤拆成10个节点,练到熟练。教练也给了他莫大支持:梳理难点、教他调心态,见他焦虑就拍肩安慰:“别急,我们一步一步来,你潜力大!”
三次选拔一场比一场难,但王旭把失误变经验。最终,他在第三次选拔中稳定发挥,拿到代表河南征战国赛的资格——那个迷茫少年,终于站在了全国赛场的门口。
国赛摘铜:让每滴汗水都凝成荣光勋章
为备战国赛,王旭放弃2025年寒暑假。别人团聚时,他在集训室练设备;别人游玩时,他在代码和电路板里“泡”到深夜,零点后入眠成了常态。“我想把每个细节练到最好,不辜负自己,也不辜负支持我的人”,王旭说。
主教练闫泽愿是他的“领路人”。为积累实战经验,闫老师多次带他省外“走训”,还报了五次“全域杯”全国菁英赛——这项赛事聚集全国顶尖选手,竞争激烈。每次赛后,闫老师拿着数据逐帧分析:“这里焊接能再快5秒”“代码逻辑能省2分钟”;见王旭焦虑,闫老师不仅疏导情绪,还向国赛冠军、专家请教,帮他突破瓶颈。

2025年9月国赛当天,看着全国选手,王旭只剩激动与自豪。比赛中,他沉着应对:设备调试出问题就迅速排查,代码遇难点就按复盘经验破解。4个小时里,他没浪费一分钟,直到完成最后一步才舒气。

当主持人宣布“获得铜牌的是河南队——王旭”时,他愣了几秒,快步走向领奖台。铜牌沉甸甸的,是18个月熬夜、练习的见证。“所有辛苦,在拿到奖牌时都值了”,他说。
逐梦不止:携初心奔赴职业技能新程
站在领奖台上,王旭想起高考后的迷茫、职校的初心、集训的磨砺。他在获奖感言里说:“从懵懂职校生到国赛选手,我收获的不只是技能,还有面对挑战的坚韧、团队的温暖,以及对‘初心’的坚定。感谢学校、老师、家人,更感谢没放弃的自己。”
如今,王旭已进入该赛项国家集训队。“人生只有前进,没有定格”,他说,接下来会深耕技术,争取在更高舞台证明自己,也想告诉更多高考失利的年轻人:“高考不是终点,找准方向全力奔赴,终能找到自己的高光时刻。”
集训室的阳光落在王旭调试的电路板上,这个曾徘徊的少年,正用技能点亮未来,在职业教育的赛道上,跑出属于自己的精彩。(新乡职业技术学院供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