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段时间,有两则中标信息引起笔者注意。一个是8月11日中国政府采购网的一则公告,说的是河南某电梯有限公司以一年13.92万元的价格,中标河南大学58台电梯的日常维护保养项目;一个是8月16日某地招投标公示平台公示的一份电梯招投标中标合同,说的是某机电科技有限公司以每年每台98元的价格,中标某房地产开发有限公司69台电梯的半包日常维护保养项目,并附有10年内不涨价的承诺函。
58部电梯一年维保费13.92万元,平均每台电梯一年维保费2400元,一个月的维保费是200元。200元,便宜吧?的确便宜。便宜得让人有些怀疑。根据有关部门的测算,一部住宅电梯如果需要安全无事故地运转,一年的维保费用大约在5000元上下,每个月多少呢?417元。200元与417元相比,还不到一半。
再看另一个半包价格,一年一台98元,平均每月仅8.17元。电梯维保行业的人都知道,电梯维保很多项目需要两个工人共同操作,一个工人往往难以完成。两个人每次正常的维保时间大约在1~2个小时左右,两个人一个月可以维护50台左右,平均一个人大约在25台。按照一个人月工资3000元计算,每台电梯光人工费一个月就要分摊120元。一台一个月8.17元,与120元相比,是不是差距也太大了。事实上,3000元工资根本不可能招到能单独工作、技术熟练的工人。
那么,问题来了。做企业开公司就是要赚钱,这些电梯维保公司为啥明明赔钱还要干?原因不外乎两个字:竞争。竞争到如此地步,恐怕不是竞争了,而是恶性竞争。由此也可看出,如今的电梯维保市场,已经是不问好坏、不计成本、不求质量的“竞争”了。
在买卖市场,买东西当然要挑便宜的买。价格适当做低有利于产业化、规模化。但价格过低过滥,不择手段,就与行业的健康发展背道而驰了。在客户无法对产品质量进行鉴别的情况下,卖家无底线的降价,最终只会损害了市场。
价格是把双刃剑,可以伤人,也可以伤己。抢别人的单,就是断自己的路。把心思和精力都用在价格战上,哪有时间和金钱去提高质量?脱离了质量的盲目争夺和扩充,最终只能是死路一条。以低价接单的企业只看重眼前利益,看似迫不得已的个体选择,却在危害行业整体的健康发展,其结局必然是害死同行、累死自己、毁掉市场。
有一句行话叫“买的永远没有卖的精”。在各维保公司抢占市场、竭力拼杀的同时,降低成本、增加收入成为必选条件。据知情人士透露,为了盈利,一些维保公司便选择了降低维保频率等做法,比如半个月一次维保改为一个月一次或一个季度一次,甚至平常不维保,出了事才去工人处理;按照标准一个工人通常管理25台电梯,为降低人工成本,一个人管理40到50台,有的甚至达七八十台,只要不出事故就行。出了事故,也是工人的问题。所有这些,付出的代价就是电梯不能及时维保,甚至长期“带病”工作,一方面是人员乘坐有风险,另一方面就是电梯的寿命大大缩短。
电梯维保的价格越来越低,积聚的安全风险就会越来越大。而电梯作为特种设备,具有一定的危险性,一旦发生事故,极易造成人身伤亡。笔者认为,相关部门和行业协会应以前瞻的眼光科学预测风险,纠正市场失灵,科学引导市场,严厉打击和惩治恶性竞争行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