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张晓航 随着互联网技术和信息化手段的普及,乡镇(村)地区网购消费越来越普遍。为了解北京市乡镇(村)居民网购消费现状,维护居民网购消费的合法权益,促进电商健康发展,北京市消费者协会委托北京金鼎影响力市场调查中心开展了乡镇(村)居民网购消费调查。调查主要采用网络问卷、入户调查、体验调查和座谈研讨4种方式,共收回有效调查问卷3641份,其中网络调查问卷3168份,入户调查问卷473份;郊远乡村网购调查案例22个,其中入户调查案例14个,体验调查案例8个。 问卷调查结果显示:大多乡镇(村)居民有过网购消费经历,有网购消费经历的被调查者占86.89%,没有网购消费经历的被调查者占13.11%;大型电商平台及微信等社交平台成乡镇(村)居民网购的主要渠道,60.68%的被调查者选择通过大型电商平台消费,51.80%的被调查者选择通过微信等社交平台消费;多数乡镇(村)居民习惯使用微信、支付宝第三方支付,占被调查者的81.40%,另有45.45%的被调查者选择货到付款,24.10%的被调查者选择网银直接付款,9.51%的被调查者选择找人代付;乡镇(村)居民最看重网购的价格和足不出户就能购物等优势,分别占到被调查者的69.13%和54.12%的;价格和质量是乡镇(村)居民网购时考虑最多的因素,分别占被调查者的64.27%和56.66%;选择物流时,时效、服务态度和运费是乡镇(村)居民最在乎的因素,分别占被调查者的60.25%、56.24%和50.53%;网购退货方面,有61.31%的被调查者选择退款速度最重要,52.43%选择退货手续简易程度,49.89%选择退货费用合理,49.68%选择客服态度,2.75%选择其他问题;关于最希望完善的乡村网购问题,有70.83%的被调查者选择物流配送速度和质量,即网购“最后一公里”问题。据了解,在本次调查的22个郊远乡村网购案例中,只有少数做到送货到家,其他大多数网购平台和快递物流公司存在将包裹送到代收点,然后通过电话或短信通知消费者自己提取的现象,这些代收地址离消费者填写的收货地址少则几百米,多则几公里乃至数十公里,最远的有20多公里。 结合本次调查结果,北京市消费者协会提出以下建议:一是打通郊远乡村网购物流“最后一公里”问题。建议有关部门出台相应扶持政策,完善物流配套体系;电商经营者和快递物流公司应整合物流资源,尽量把乡村居民网购商品送到填写的收货地址。 二是规范乡村网购包裹末端投递和代收问题。2018年5月1日实施的《快递暂行条例》规定,经营快递业务的企业应当将快件投递到约定的收件地址、收件人或者收件人指定的代收人,并告知收件人或者代收人当面验收。但这一规定目前在部分郊远乡村仍然没有得到较好落实,建议有关部门采取有效措施,贯彻落实《快递暂行条例》,切实解决乡村网购末端投递和代收问题,维护消费者的合法权益。 三是严格落实相关网购法律法规并加强监督管理。相比实体店铺,网络商家的市场准入门槛相对较低,建议进一步落实《消费者权益保护法》和《电子商务法》有关网购消费的法律法规,确保相关法律法规在乡镇(村)地区得到贯彻落实。 四是提高电商经营者的诚信守法经营意识。电商经营者是诚信守法经营的第一责任人,应主动把维护消费者合法权益放在首位,严格执行有关法律法规,恪守社会公德,诚信经营,正确处理好商业利益和消费者权益的关系。 五是强化乡镇(村)居民的自我保护意识。消费者作为网络购物交易的一方,应不断提升自我保护意识,尽量减少网购风险。如在购买商品或选择商铺的时候,仔细了解店铺等级及相关信息;对于购买商品,下单前要全面了解其性能;在支付货款的时候,应注意交易安全,确保在正规网站下单而后支付。如果遇到网络购物问题,应及时与商家协商解决,如果协商不成,可以拿起法律武器维护自身合法权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