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教育理念打架,孩子备受折腾
导读
如今,学校的办学行为、政府的教育政策,越来越受到来自家长、社会的影响,众口难调、众说纷纭,正成为一种不容忽视的教育“常态”。
半月谈记者采访发现,身份角色不同、目标定位不同、家庭背景不同、孩子学业水平差异……都成为左右教育理念的重要因素,而教育理念打架,最终折腾的还是我们的孩子。
减负政策密集出台,有点赞也有杂音
今年以来,减轻中小学生课外负担重的呼声和举措不断,例如2月教育部会同有关部门联合印发通知,明确校外培训机构治理的重点和治理步骤,各地纷纷严查“无证无照”“超纲超前”。
进入夏季更是政策频出。7月,教育部印发《关于开展幼儿园“小学化”专项治理工作的通知》,明确对于幼儿园提前教授汉语拼音、识字、计算、英语等小学课程内容的,要坚决禁止;小学在招生入学中面向幼儿园组织测试等行为的,将视具体情节追究校长和有关教师的责任。
8月,国务院办公厅印发了《关于规范校外培训机构发展的意见》,从规范校外培训机构的关键环节入手提出了一系列措施;在规范校外培训机构的同时,还提出要提高中小学育人能力,提升教学质量,严明入学纪律,做好课后服务,从根本上解决“培训热”问题。
从中央到各地,类似减负政策纷纷出台,引发了大量教育界人士和家长、学生的关注和点赞。“这些举措符合孩子成长轨迹和教育规律,真正有利于孩子全面发展,有助于提升综合素质。”上海市政府参事、同济大学教授蔡建国说。
然而,半月谈记者发现部分家长仍然对政策效果持观望、怀疑等态度。“怎么可以把‘零起点’当真?谁信谁吃亏”“学习从来就不是快乐的,你现在快乐,以后有得你哭”……面对过来人、“好心人”的建议,不少“幼升小”家长表示不敢也不能让孩子“一张白纸入学”。
辽宁一位王先生介绍,身边同事就是秉持“放养”理念,将孩子送入一所平时就是做游戏、不学习文化知识的幼儿园。孩子幼儿园阶段也没有补习外语、数学等课程,结果上小学仅一个月,家长就被老师找去谈话,说孩子上课跟不上,各种暗示“得补课”,家长只得匆忙报了好几个培训班。
在上海市民聚集的篱笆论坛上,“最新消息,八部委通知:小学一二年级学校不许布置回家作业”的帖子里,既有人表示“这下孩子们可以快乐地玩了”,也有网民随即跟帖“蛮好,自己布置更有质量”,“校内减负,校外增负”倾向明显。
一边减压一边加码,理念分歧“鸡血”难停
半月谈记者采访发现,虽然一些家长开始触动并且反思,但是一切为了应试和升学,分数至上的理念依然存在,并不断催生各种“鸡血”“拼娃”行为。
9月1日是各地学校开学的日子,升入小学四年级的妞妞却因便秘不得不先去医院看病。“可能是暑假太累、压力太大了。”妞妞妈妈告诉半月谈记者,孩子在暑假期间的生活被安排得满满当当:“上午9点半之前跑步训练1小时,然后上辅导班补习功课,下午是击剑课。”
地处武汉市武昌区水果湖的鹏程教育中心大厦里,10余家补习机构扎堆,每间教室都坐满了学生,课程排得满满当当。当孩子们同时下课,不仅是电梯,连楼梯里都拥挤不堪。
“早上8点15分进教室,到下午5点半才能回家,连中饭都是叫外卖,或者在楼下的小吃店简单解决。”小杜妈妈告诉半月谈记者,这个暑假给孩子报了语数外物四门课,花费超过2万元。 “孩子初一,眼看就要中考了。如果不提前上课、多刷几次课本知识和课外题,很难取得高分。”
有家长表示,看着孩子辛苦,也会心疼、纠结,但是之所以坚持,“说到底,就是中考、高考竞争压力客观存在,希望孩子能够考上一个好的大学”。
“没上好大学,就业就会比较艰难。要上双一流大学,就得上重点高中,要上重点高中,那就先得上优质初中。”辽宁家长张女士表示,“虽然孩子现在经常补课很辛苦,但现在不拼,后半辈子更辛苦。陪孩子补课,我们家长也十分辛苦,接送、伙食保障、还要坐在教室后面旁听,回去才能更好地辅导。”
虽然也盼望减负,但是看到通过补习,女儿的成绩有所提高,张女士更坚定了信心:“我们绝对不是盲目补课,确实看到了学习成绩的提升。”
华中师范大学教授范先佐说,培训市场始终热度不减,一方面在于应试教育的病灶始终存在,另一方面许多家长生怕落后、层层拔高加码。“混乱的教育培训现状,折射出教育理念的盲目,特别是功利化倾向明显。”上海市特级校长刘京海表示。
重庆市黔江区石家镇渗坝小学的学生在课间做游戏 杨敏 摄
目光长远不忘初心,着眼孩子未来发展
孩子是家庭的,也是社会的,更关系国家和民族的未来。教育专家建议,只有加强规范引导,改变教育理念打架的现状,才能形成家校合力,使得国家减负政策、素质教育落到实处。
改变要从家庭做起,让更多的人认识到过度应试、书山题海的危害性,注重培养孩子的德育、体育、美育。“超难学、超前学,可能可以取得一时之效,但是并不意味着长远的成功。”刘京海表示,大家都有望子成龙的美好愿望,但是孩子的成功一定是在自身基础上的提高,成功也一定是多方面的。
广大家长的焦虑如何缓解,正在成为教育面临的重要问题。“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阅读习惯,比你刷了多少题都管用。”鞍山一中教务科长李强胜说。沈阳市教育专家于永昌表示:“在孩子的成长中,优秀的品德、强壮的体魄、健康的精神、良好的生活习惯……都比一时的成绩更为重要。”
改变更需从课堂抓起,要进一步加大学校、义务教育体系的作用,用知识体系教、价值体系育、创新体系做,倾心培养建设者和接班人;特别要建立科学的机制,激励广大教师认真负责,热爱教学、倾心教学、研究教学、潜心教学。
我国应持续深化教育综合改革,不仅以升学率对学校、教师进行排名奖惩,把学生的品德发展、学业发展、身心发展、兴趣特长和学业负担等纳入评价体系,改变过度侧重书本知识教授与考核的现状,注重实践能力的培养和考核。上海市特级校长张人利表示,要重视不同学业水平学生客观存在的多元需求,由学校提供有针对性的课后辅导。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