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天,笔者在去往公交站的过程中,途经一个小区路口,看见一辆轿车正准备从小巷子驶入机动车道,由于直行车流量大,只能慢行等候。不料,后方车的车主猛按喇叭,并直接冲到和前车几乎平行的位置,让巷子出口的行人几乎没了立足之地。前方车主由于被猛催很不爽,质问后车车主干嘛一直鸣喇叭;后方车主不回答,直接开始一顿国骂,并见缝插针抢先驶入机动车道,一脚油门扬长而去,彪悍的举动让一众行人惊愕不已。
当下社会,类似的行车不文明现象并不少见:抢黄灯、“斑马线”前不让行人、变道不打转向灯、超速危险驾驶、打电话看手机“龟速”前进、夜间开远光灯、随意乱停车、丢弃车内垃圾等等,这些乱像给社会带来了种种不良的后果,埋下了诸多安全隐患,甚至直接带来财产损失,酿成人员伤亡事故;造成交通堵塞,降低道路通行能力,浪费公共道路资源;让交通参与者产生不良情绪,甚至升级为肢体冲突,不利于社会和谐;作为城市交通组成的一部分,也直接影响着城市文明形象。
行车不文明现象的大量存在,凸显了我国汽车文明成长与汽车产业发展的不平衡。改革开放以来,我国汽车产业发展迅猛,至今已经连续9年稳居全球第一大汽车市场。据公安部交管局最新数据显示,截至2018年9月,全国机动车保有量达3.22亿辆,其中汽车2.35亿辆;机动车驾驶人达4.03亿人,其中汽车驾驶人达3.63亿人。这表明,中国已经进入汽车社会,汽车正走进千家万户,成为名副其实的代步工具。然而,在中国以汽车速度进入汽车社会时,汽车文明的发展速度却大大落后,国民观念意识、行为习惯、社会管理能力及水平亟需提升。
缺乏理性和自制是许多司机做出不文明驾驶行为的重要原因。虽然每个驾驶员都经过了交通法规培训考试,但有些人明明知道哪些行为是禁止的,在驾车过程中却把法律法规抛到脑后。有些人自私自利,强行加塞变道,抢夺道路优先权;有些人为了寻求刺激,置其他交通参与者生命安全于不顾,在公共道路上飙车;有些低头族为了满足自己的手机瘾,边看手机边慢速行驶,把公共道路当成了自家后院。
说到底,很多国民还没有培养起令行禁止的法制意识,面对守法合规和满足欲望的选择题,许多人选择了后者,而完全没有认识到掌握着对自身与他人生命财产安全的生杀大权,稍有疏忽便有可能酿成大祸,害人害己。这不仅反映了驾驶人规则意识、法制观念的缺失,也体现了安全意识和责任意识的淡漠,说明当前社会公民意识的养成还需要时日,亟需补上素质提升这一课。对于一名驾驶员来说,遵守交通规则就是提升文明素养。
监管不到位、违法成本低,是造成很多驾驶员肆无忌惮不遵守交通法则的另一原因。比如,许多人都遭遇过的右方强行超车,超车后的车辆扬长而去,往往不用承担任何处罚,这种做法没有保证驾驶人享受平等的路权,客观上造成了不公平。如果一个驾驶员多次遭受了这种不公,不满情绪容易不断累积,造成道路斗气车现象的出现。如果法律法规能够落到实处,保证公平,也许不文明行为会变少。当然,这需要短期内投入很大的人力、物力、财力,然而驾驶人文明行为习惯一旦养成,治理成本就会大大降低,从长远来看,是治本之策。
汽车文明是人与车之间的和谐,人的素质是关键。希望在驾驶人自律和管理部门他律的双重作用之下,能够培养出越来越多理性自制的驾驶人,形成与产业发展速度匹配的汽车文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