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几年,国际氢能与燃料电池技术已取得突破性进展,正在向产业化趋近。面对新技术发展变化,中国未来新能源技术路线何去何从,成为社会关注的焦点问题。10月17日,由国家信息中心信息化和产业发展部与现代汽车(中国)投资有限公司合作举办的第六届中韩汽车产业发展研讨会在京举行。中韩两国业界权威专家就中韩氢能社会、燃料电池汽车技术和产业链构建等方面进行了深度研讨。本届研讨会主题为“分享氢能与燃料电池车产业化经验,共筑未来氢能社会”。
中韩两国加快氢能推广
韩国氢能联盟团长申财幸表示,韩国推行氢能源的原因之一就是克服能源转换的局限,与太阳能、风能不同,氢能可以大量长期储存;韩国政府为了未来氢能社会建设,积极开展了政企讨论。他详实地介绍了韩国政府针对氢燃料电池车制定的短期和中长期推行规划,到2022年氢燃料电池车达到1.5万辆,氢燃料电池客车1000辆,加氢站310座等。同时,全面系统地介绍了韩国在氢能源社会过程所做出的努力,并从政策补贴、生产技术和储存运输技术、加氢站建设、产业链价值等方面,提出了发展建议和发展愿景。
国家信息中心副主任张学颖指出,我国也在加强对氢能的战略布局,多部门已经出台支持氢能和燃料电池发展的措施,部分地区开始布局和发展氢能产业,把发展氢能作为推动地方高质量发展与转型升级的重要引擎。但由于我国氢能产业发展起步比较晚,政策法规、技术标准还有待完善,认证和监管体系还不健全,技术和装备还有待技术突破,目前还处于发展的初级阶段。
中国汽车工程学会常务副理事长兼秘书长张进华表示,发展氢燃料电池是我国“十三五”科技计划的一个重点。他介绍了氢能源经济在国际社会上的发展历程,全面阐述了中国地方政府及车企在氢燃料电池推广及应用方面发挥的积极作用,以及取得的显著成果。同时,他还对我国燃料电池系统政策的研究提出了突破关键技术、壮大产业链抓短板、推进示范应用以点带面有序推进、科学规划布局建立氢能供给体系、推进国际化整合全球资源、标准法规、拓展氢燃料电池的应用领域等7方面的建议。
21世纪的世界正在向低碳能源方向转型,氢能源作为一个广泛、清洁可再生的能源,将是一种不可或缺的能源形式。
国家信息中心副主任徐长明指出,我国应采用多元化发展模式。他说,电动汽车的大规模发展对锂、钴等原材料的需求量巨大,而我国相关资源匮乏,将成为后续发展的巨大风险。徐长明表示,据估算,即使考虑技术进步,由于车辆规模大幅增长,2025年新能源乘用车(按500万辆计算)对钴的消费量将达到3.4万吨,对锂的消费量达到6万吨。不如人意的是,我国钴矿石储量和车用纯度的锂矿石储量都非常匮乏,对外依赖度过高。与之相比,燃料电池车所需贵金属铂的供需稳定,且车用铂量在大幅减少,资源保障不成问题。他指出,纯电动汽车在强劲发展的情况下,燃料电池应该有比较积极的发展空间。现代汽车集团商用事业本部理事安广铉预计,2020年全球将有460余座加氢站建成。
国家信息中心经济咨询中心副主任李伟利认为,氢能的利用不可能一帆风顺,氢的制备、存储以及加氢站的基础设施的建设等,都需要进行大力的技术创新和商业模式的探索;近几年,在氢燃料电池汽车领域国际上取得了重大的技术突破,未来市场化前景值得期待。
北京低碳清洁能源研究院氢能技术开发部经理何广利指出,尽管我国氢气能源总量是全球最大的,但要供给燃料电池汽车,比较可行的只有副产氢。他对我国的氢能源状况、氢能源运输环境,尤其是氢能源提炼过程中存在的技术难点和假设做了专业详实的介绍。他表示,我国制定的2020年建造100座加氢站的目标是可以实现的。
现代汽车集团环境技术中心研究委员洪普基指出,氢不是唯一的新能源车燃料,但氢能源是可以解决接续不足、间歇性问题的调峰燃料。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