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 (张 律 记者曹吉根)自浙江杭州萧山区被列入“品字标浙江制造”品牌培育试点区两年多来,萧山将打造“品字标”品牌作为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促进质量效益提升的一项重要举措。截至目前,该区已有12家获证企业,发布29项“浙江制造”标准,获证企业数、标准发布数均位居杭州市第一。 秉承“环境就是土壤、制度就是养分”的品牌建设工作理念,萧山制定印发了《杭州市萧山区品牌建设三年行动计划》,并建立由区发改、经信、科技、人力社保、商务、市场监管等部门负责人联合组成的领导小组统筹推进三年行动计划及试点区建设相关工作。该区还出台激励政策,对新创建成为“浙江制造”品牌的企业给予最高20万元资助,对“浙江制造”团体标准第一起草单位给予最高10万元资助。同时,不断调整完善品牌培育名单,充分发挥行业龙头骨干企业和中小企业隐形冠军的“领跑”作用,推动形成由主导产业、优势特色产业、战略性新兴产业梯度协调的“品字标浙江制造”品牌培育、发展和保护机制。 通过摸索与实践,萧山区在制造业领域逐渐积累出了“品字标浙江制造”团体标准推动传统优势产业优化升级的“三步曲”。萧山以各镇街产业经济特色为重点,围绕传统产业重点培育企业和“专精特新”企业开展对标达标活动,从产品的创新性、先进性、带动性、示范性等着手,确定各领域规模以上企业和龙头企业为“浙江制造”团体标准培育对象。同时,严控流程,发挥标准化研究机构、科研院所、检测认证机构等的资源优势,整合多方资源参与“品字标浙江制造”团体标准的研制,提升标准供给支撑能力。最终,突出“品字标浙江制造”团体标准与传统的产品标准相比增加的设计、工艺、制造、质量承诺等要求,以企业优质产品的技术指标为基准线,拔高“品字标浙江制造”团体标准的技术指标。 在认证环节,萧山区通过“引、育、扶”三步骤,积极引导推动企业打造“品字标”品牌,提升企业质量、技术、服务、信誉等“硬指标”。通过召集质量先进企业管理人员共商品牌培育工作,大力促进跨行业、跨企业质量品牌工作交流,努力搭建起互学互鉴创牌思路的优质平台。同时,引入外部力量,通过与浙江省标准化研究院、浙江制造促进会、相关行业协会进行沟通对接,邀请专家为企业提供质量管理、品牌创建等咨询服务。牵头召开“品字标浙江制造”品牌建设推进会,组织入库企业参加“品字标浙江制造”品牌培育训练营、品牌建设高峰论坛、认证双对接等活动。同时,强化定向帮扶,适时开展“走访、调研、服务”活动,了解企业产品在国内、国际的质量状况、品牌知名度、技术水平信息,带领专家上门指导,有针对性解决企业提出的疑问和问题,以获证企业为标杆实施导师帮扶制,指导企业对标达标。仅去年一年,就有10家企业揽获“品字标”认证证书,19个团体标准相继发布。 此外,萧山区还聚焦平台共建共享,积极发挥国家羽绒检测中心、国家钢结构实验室等公共服务平台的技术优势,为化纤纺织、汽车配件、钢结构、羽绒及羽绒制品等生产企业提供培训、检测、研发、标准制定服务。同时,推动制造企业内部实验室向社会开放,实现区内企业技术、资源交流和分享。目前,有6家社会检测资源开放实验室已授牌成立。该区还通过建设质量服务综合体(站),推动质量、品牌建设工作重心下移和资源下沉。目前,萧山区在镇街、行业协会、检测机构、信息港小镇等建设质量服务综合体(站)5个,形成了网格化布局、系统化服务的体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