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嘉涛 本报记者 张 华 近日,以恩施州绿色富硒特色农产品精深加工研究院实验室为研发基地的国家富硒农产品加工技术研发专业中心正式投入运行。这是我国富硒产业领域首个、也是目前唯一一个专业技术研发中心。据悉,该中心将开展富硒粮油、富硒果蔬、富硒食用菌等富硒农特产品精深加工、质量安全、操作规程与标准等方面研究开发工作,为涉硒企业提供成套技术支撑。 地处武陵山腹地的湖北省恩施土家族苗族自治州(以下简称恩施州),境内硒资源十分丰富,拥有全球唯一探明的独立硒矿床和“全球最大的天然富硒生物圈”,表层含硒土壤分布面积2.3万平方公里,占全州国土总面积95%以上,其中,表层富硒土壤分布面积1.3万平方公里,被誉为“世界硒都”。 近年来,恩施州相继出台了《恩施州硒产业发展“十三五”规划》和《关于深化标准化工作改革创新的实施意见》。这两个纲领性文件明确提出实施“硒标准体系建设工程”,推动硒产业高质量发展。为此,该州成立了富硒种植养殖标准化、富硒食品标准化和富硒茶叶出口检验检测标准化3个建设推进办公室,分别由州质监局、州卫计委、恩施出入境检验检疫局牵头,负责统筹全州富硒种植养殖标准化、富硒食品标准化、富硒茶叶出口检验检测标准化等方面的推进工作。同时,恩施州富硒种养殖标准化办公室聘任74名富硒种养殖标准化专家组成库专家,为富硒种养殖工作提供人才和智力支持。 强化富硒产品标准化体系建设,全力掌握硒标制定话语权。恩施州以国家富硒产品质检中心为依托,在推动制定硒产品强制性国家标准、推荐性国家标准和行业标准的同时,大力开展马铃薯、水稻、茶叶、玉米、猕猴桃、大豆等主要富硒农作物的生产技术标准和操作规程研制。截至目前,该州共组织制定湖北省级地方标准65项,如恩施紫油厚朴、恩施富硒茶、恩施玉露等。这些标准和规程基本覆盖了种植、养殖、生产、加工、销售等富硒产业的全链条,起到了规范、引领富硒产业发展的作用。2018年底,在农业农村部中国绿色食品发展中心举办的2018年第4次评审会上,“恩施玉露”顺利通过农产品地理标志登记专家评审。 争创国家级、省级示范区,促进硒产品标准化生产。为保证标准化落地落实,恩施州大力开展农产品标准化生产示范区建设,通过树立典型,以点带面,促进硒标准得到广泛应用。同时大力开展硒产品标准化生产培训和科技入户活动,建立100个示范村,引导农民标准化生产,引导企业建立标准化生产体系。2018年,恩施州首次在全州开始建设州级农业标准化示范区,设立6个种养殖标准化示范区(基地),其中5个为涉硒项目。据统计,目前,恩施州共创建国家级农业标准化示范区12个,省级25个。如利川黄连、板桥党参、伍家台贡茶、白术、凤头姜等一大批示范项目,都已发展成为富硒产业的支柱和龙头,带动了恩施整个富硒产业的高质量发展。 为不断提高富硒产品标准水平和质量,恩施州质监局联合湖北省标质院于2017年下半年创新实施了恩施州企业标准水平评价项目研究。该项目共对恩施州企业执行的352项标准的整体情况进行了统计分析,对55项企业自主制定的标准进行了标准水平评估。其中,涉及国家标准210项,行业标准79项,地方标准7项,企业标准56项,涵盖农、林、牧、渔业和制造业下属的20个国民经济行业分类。研究报告坚持问题导向,指出了企业产品执行标准的有效率不足,部分企业自主制定的产品标准高龄老化,企业自主制定产品标准缺乏规范,企业自主制定的标准先进性水平不高等是当前恩施标准存在的4个主要问题,制约了恩施经济的提质增效。同时,研究报告对如何提升恩施标准质量水平也给出了对策和建议。 据湖北省重大调研课题基金项目——《富硒产业发展与“中国硒谷”研究》提供的数据,截至2017年,恩施州已建成富硒茶叶、粮油、特色药材、食用菌、畜禽、特色果蔬6大基地320多万亩,硒产值达到447亿元,撑起了州域经济的“半壁江山”,分别占全国和湖北硒产值的1/2和2/3。率先打造了68个“中国名优硒产品”、81个“中国特色硒产品”和25个湖北名牌产品,“三品一标”认证产品总数达246件,连续举办了4届“世界硒都(恩施)硒产品博览交易会”,产业不仅居湖北全省领头羊位置,发展规模也居全国首位。目前,恩施州正全力打造硒食品精深加工等四大产业集群。到2020年,恩施富硒产业综合产值将达到700亿元,成为全州新的经济增长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