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有关“食盐中亚铁氰化钾对人体有害”的传言再次在网络上和微信朋友圈流传开来。2017年6月、2018年2月,关于食盐不安全的谣言曾在网络和各大社交平台广为流传,当时中国食品辟谣联盟曾多次就此进行辟谣:国产食盐中的亚铁氰化钾并不会给人体带来伤害。但仅时隔6月,有关食盐不安全的谣言又死灰复燃。 (据新华网)
近年来,就食品安全谣言来看,可谓是触目皆是,且呈现出泛滥成灾的态势。然而,正是这些引发热烈关注的热点“新闻”,最终却被证明不过是网络谣言。这些谣言涉及的领域从日常生活到高科技产品无所不包,在让人唏嘘不已的同时,也发人深省。
毫无疑问,如此多的食品谣言在网络上流传,在互联网已经高度普及的今天,无论对于食品安全本身、食品产业还是普通民众,都已经构成了极大的伤害,是满满的负能量。一方面,给民众带来了极大的“安全焦虑”,让人不知道什么食品才可以放心吃,而受此影响,反过来又为谣言传播提供了土壤。另一方面,严重损害了我国食品行业的健康发展,甚至还会对某些具体产品造成毁灭性的打击,特别是对谣言直接涉及到的生产企业、行业从业者的经济效益和收入产生巨大冲击,致而影响到社会稳定。就拿此前的“塑料紫菜”谣言来说,已对多家紫菜企业带来不小损失。谣言导致一些超市下架产品,造成紫菜产品滞销。一个谣言可能威胁一个行业的生存,而各种食品安全谣言长期存在且花样翻新,不仅阻碍相关产业发展、扰乱正常经济秩序,同时也损害了国家形象。
如此之多的食品谣言在网络流传,是“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要更好地破解这个问题,就必须找到症结所在,才好对症下药。当前,我国的食品谣言之所以能够在互联网上大肆横行,原因不外乎:有的是受过去的食品安全事故影响而产生的误解,有的是因为公众对食品产业新技术、新添加成分缺乏辨识能力导致的,有的是因为媒体或网友为吸引眼球、哗众取宠而制造的,还有的则是由不法之徒出于经济目的蓄意炮制的。特别是消费者在从众心理作用下,进而加剧了谣言的扩散。
更为关键的是,这也与很多谣言传播之后没有及时得到制止有关,正所谓“谣言止于真相”。不过,从近期的几起食品谣言看,相关部门及主流媒体在及时辟谣方面还是富有成效的。
从这个意义上说,破除食品安全谣言还有赖于“治者”——政府及社会各界的共同出手。
网络绝非法外之地,打击食品谣言,净化网络环境,是一项重要紧迫的任务。首先,必须严格落实《食品安全法》的规定,对“编造、散布虚假食品安全信息,构成违反治安管理行为的,由公安机关依法给予治安管理处罚。”将每一个谣言的来源追查到底,让编造和散布者承担法律责任。要适时研究并实施出台关于打击食品谣言犯罪的司法解释,从刑事层面对食品谣言犯罪保持一个高压的态势很有必要。与此同时,积极鼓励受损失的企业和从业人员,勇于拿起法律武器,向造谣者追讨经济损失。
其次,加强食品安全知识的科普,提高公众的食品安全常识,提升民众对食品安全信息的独立判断能力,扭转人们对食品安全“只定性,不定量”的“非黑即白”的简单认知心理,进而对食品安全谣言进行过滤。
最为关键的是,食品监管部门要提升监管水平,确保食品的质量安全,赢得公众的信任。只有人们对食品安全不恐慌,才不会轻易相信食品安全谣言。当然,有关监管部门在日常工作中则要坚持信息公开,不给谣言制造者可乘之机。尤其重要的是,各类媒体在报道食品安全问题时,务必坚持科学准确,不可进行“娱乐化”报道,不为谣言的传播推波助澜。唯有让那些谣言的炮制者、散布者为自己的行为付出代价,才能有效地减少食品安全谣言的传播,还食品安全一片净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