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潘 晔
“双十一”,你买了啥?你把钱花在什么地方,好似为自己生活白描了一幅“画像”;你到底买了啥,最真实地反映出你的消费价值观。
对比这些年的购物清单,你发现自己变了——你不再纠结于“买得到”,因为“买得好”才是你更优先的诉求;你的购物清单里从过去的“柴米油盐”变成了教育、健康、医疗、养老、娱乐、户外运动,甚至是小众品牌、定制消费。
打开你的购物清单,实际上也就窥见了中国消费地图的一隅。而这份地图足够广袤,足够复杂。这一隅,泡面和榨菜因为“方便”“怀念”成为爆款;那一隅,消费扶贫是该“授人以鱼”还是“授人以渔”依然争论不休。在这张消费地图上,消费不足在部分地区依然存在,不均衡仍是真真切切需要解决的问题。
当前,消费对我国GDP贡献率不断提升,成为经济增长的主要拉动力,扩大内需成为今后经济发展的重要着力点之一。没有供给质量与水平的提升,就不可能出现一次又一次购物狂欢季的消费井喷,就不会迎来全面可持续的消费升级。你敢不敢花钱,你购物清单的长短,透露着你对中国经济未来发展的信心指数。
今年“双十一”恰逢首届中国国际进口博览会,从一张张购物清单到面向全球的中国“购物车”,向世界展示了中国扩大开放的决心,也给中国消费者带来福祉——更多可选消费品种类,满足更加多元的需求;更加充分的市场竞争,带来更高性价比的商品。这背后必定是更高段位角逐,加快了国内企业创新步伐,倒逼着产业转型升级,推动着中国经济迈向高质量发展。
更大的中国“购物车”,势必为中国消费者带来更高品质、更优体验的消费盛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