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珍意 本报记者 刘 艳 近日,记者从贵州省市场监管局获悉,针对该省流通环节食品经营主体分布点多面广、经营模式多样、经营规模小且流动性大、监管战线较长、监管力量不足等现状,该局以“三新”为抓手,积极探索“大数据+监管”食品流通智慧监管新模式,取得显著成效。 提升准入“新定位”,在“数据融合、优化流程”上出新招、求实效。该局在原有食品经营许可管理系统基础上,创新研发思路,积极拓展相关功能设计,进一步实现数据融合运用和办理流程优化提升:迁入原贵州省食品流通许可数据,新增网络第三方平台和食品生产经营者自建平台备案、集中交易市场信息采集功能模块,建立了基础数据库,全面掌握完善了流通环节食品经营主体基本信息,实现了流通环节的监管对象情况明、底数清;积极推进国家、省、市、县四级数据纵向联通,食品流通相关业务系统与同级其他系统、平台数据横向接通,监管人员、被监管对象、社会公众数据交互共享,实现“申”“批”“管”“查”之间的数据互通与信息共享。 目前,该省食品流通相关智能化监管平台共采集食品流通基础数据317784条,日常监督检查记录10150条,追溯记录49001条,监抽数据32282条,快检数据100181条;以深化行政审批制度改革为突破口和切入点,借助大数据、互联网等现代信息技术,积极试点开展智能化食品经营许可证件办理,不断提高审批效率,提升服务水平,优化营商环境。目前,贵阳市观山湖区、南明区等均形成了“自助申报、自助查询、自助提交资料、自助打印证件”的“办证不打烊、服务不间断、受理不下线”的智慧审批新方式。 注入监管“新动能”,在“智能分析、动态监管”上探新路、提质效。针对流通环节食品安全风险隐患关键控制点、监管重点和执法难点等,在试点成果基础上,目前该局已在贵阳市观山湖区、南明区等有条件的县区初步实现了日常监管智能化:为基层监管人员配发移动执法装备329套,将执法人员信息和执法装备信息进行采集,在执法过程中实行可实时定位、实时监控、实时对话、实时拍照截图或录像、实时上传等操作,使权力在阳光下运行;面向监管人员开发移动执法终端APP,方便现场执法、即时数据上传、文书打印等,实现食品安全智能化、痕迹化监管;依托生物识别及行为规则智能判定系统,通过在超市、农贸市场等关键环节、关键区域安装摄像监控,实现对人、物料、设备和环境方面的食品安全隐患问题智能识别,发现问题后,系统会进行自动报警并记录到智慧监管信息平台,由经营户及时进行自查自纠或监管部门进行现场处置;将人脸识别系统、台账管理系统与食品添加剂专柜有机融合,实现食品添加剂专人专柜并实时登记智能管理;面向社会公众开发大众APP,帮助公众了解监管动态、企业信息、提供商品溯源和投诉举报服务,并向其开放超市、农贸市场等的实时监控画面,接受群众投诉举报与监督,形成社会共同参与食品安全治理有效格局。 追求应用“新高度”,在“交互运用、推进提升”上显新功、强绩效。充分利用智能化平台分析痛点、攻克难点,督导推进相关工作、不断提升整体效能,在强化监管能力提升、促进行业诚信自律、服务社会经济发展上作出了积极努力:借助“食安云”技术优势,对食品安全抽检数据进行横向纵向统计分析,找准食品安全隐患、排查食品安全风险,更准更好地实施食品安全监管的重要手段和技术保障,提高区域性食品安全监管工作“靶向性”,促进企业改进生产工艺、提高质量管理,助力全省旅游和黔货出山。以贵阳市为例,2017年特色食品业增加值比上年增长16.3%;结合快检、二维码技术探索生鲜食品电子化追溯工作。目前,贵州省贵阳市、六盘水市、黔南州已有27家超市实现了生鲜食品二维码追溯。贵阳渔樵水产品批发市场通过该省试点补助研发运用抽检信息系统,推行二维码追溯,大幅提升了销售水产品效益,销售产值从2013年的10亿元提高到现在的35亿元,年均增长36.78%。该做法在全国食品经营监管工作会议上得到了充分肯定;配套推进基于互联网技术的多种投诉举报和参与渠道建设,利用移动终端APP、公众查询平台、二维码、官网官微等信息手段,提供食品安全风险预警、产品质量、检测报告、行政处罚、制售后厨等信息查询服务,群众参与渠道进一步畅通,参与度进一步提高。同时以食品安全示范城市创建为契机,各地踊跃开展“食品安全问计于民”“食品经营示范创建”“你点我检”免费快检等活动,食品安全群众满意度得到不断提升,社会共治氛围更加浓厚。 贵州省市场监管局相关负责人表示,目前,贵州省食品流通智慧监管工作仍处于试点探索推广阶段,今后将进一步完善推动智慧监管工作机制,以钉钉子的精神不断推进食品智慧监管体系建设,为食品监管工作提供有力支撑,全面提升食品安全治理现代化水平,努力捍卫全省广大人民群众“舌尖上的安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