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晓娥 本报记者 李 艳 内蒙古鄂托克前旗市场监管局立足职能、多措并举,打通服务群众的“最后一公里”,全力以赴助力全旗乡村振兴战略实施,成效显著。 该局大力培育新型农业主体,助力农牧区产业兴旺。落实”先照后证”“多证合一”、简易注销等一系列商事登记改革新举措,将70%以上的审批量下放到各乡镇市场监管所,方便农牧区群众就近办事,促进农牧区市场主体快速增长。依托现有的“互联网+审批服务”“最多跑一趟”改革,完善全程化电子化登记工作,扩大商事登记自助办理覆盖面,实现乡镇行政许可便利化。积极参与新型农业主体提升工程,培育农民专业合作社、农村电子商务、物流运输等新兴行业,为农牧民开展农家乐、牧家游、民宿业等特色产业创业指导,因地制宜发展种植、养殖等生态农业,实现农牧区市场主体多元化。 推进商标品牌培育战略,提升农副产品核心竞争力。坚持抓实“商标兴农”战略,加强农产品商标品牌的培育,提升农产品核心竞争力。通过调研摸底、排查选优,充分挖掘农畜产品“无公害、绿色、有机”等特色标签,擦亮特色农副土特产品的金字招牌,以“巴音希泊日”“大沙头”等为重点,培育一批知名的旅游商标;以“蒙根花”“维力青”等传统民族手工艺为重点,叫响一批独具特色的民族服饰商标,以“可汗苏力迪奶制品”“鄂前旗羊肉”等绿色农产品为重点,打造一批高端商标,使产品优势转化为商标品牌优势和市场竞争优势。协调旗委政府落实有关“三品一标”励政策,2018年对获得首届“旗长质量奖”“内蒙古名牌产品”以及“鄂尔多斯知名商标”的7家企业进行了表彰,兑现奖励资金80万元。 开展食品安全整治行动,提升农牧区食品安全水平。推进食品安全网格化监管,聘请食品安全协管员、信息员168名,近两年来共发放补贴近50万元。在各嘎查村共设立食品安全科普站18处,通过广播电视台、社区、农村宣传栏等平台宣传食品安全信息。推进“食品安全进课堂、进集市“等宣传活动,全面提升农村地区人群的食品安全意识。开展乡村餐饮革命行动,规范“农家乐”“牧家乐”经营,推进“明厨亮灶”改造提升工程,确保覆盖率达到93%以上。做好农村牧区集体聚餐备案和流动餐车管理,形成事前有申报、事中有检查、事后能跟踪的监管机制。 抓实春耕保农工作,打造放心无忧的农资环境。结合农时和本地农资使用特点,开展“春季打假保春耕”行动。开展农膜、滴灌带、肥料等重要农资商品的抽检,及时公布抽检结果,对不合格农资立即下架、立案查处,并发布消费警示。加大农资市场监管力度,严厉打击制售假冒伪劣农资坑农害农的违法行为;围绕农牧消费投诉举报突出的热点、难点问题,推进农牧区放心消费工作,充分发挥12315投诉举报网络和“一会两站”作用,及时解决农村消费纠纷,提高广大农民的维权意识和辨假识假能力。今年以来,共检查农资经营户40余户,抽检肥料和地膜6个批次,立案查处1起销售的肥料中锌含量不符合标识要求行为案, 加大精准扶贫力度,确保农牧区脱贫攻坚取得实效。选优配强驻村工作队,沉下身子、贴近群众做好包联工作。以帮困、帮贫、帮产为落脚点,结合包扶村的实际,制定脱贫攻坚实施方案及包扶工作计划,细化任务清单。2018年,协调上级部门解决牲畜、修缮房屋院落以及其他基础设施资金7万余元,协调民委、民政等部门给予教育补助和产业扶贫资金30.6万元,协调教育补助6000余元。加强党员群众、农牧民培训教育,传达学习党的十九大以及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乡村振兴战略,完成22户63名贫困人口的精细化建档立卡工作,配合做好私建乱搭等村容村貌整治工作,组织党员干部义务植树400余株,助力嘎查美丽乡村建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