将果树枝条、蔬菜秸秆粉碎,再制成有机肥还田、改良土壤,平谷区在农业生产废料与可循环再利用资源之间架起了一条“生态桥”。北京青年报记者从平谷区获悉,截至目前,“生态桥”治理工程已粉碎农民自发上交农业“九废”9.23万余吨,生产优质有机肥2.3万余吨。今年起,平谷区还将实施“有总有分”的“生态桥”布局,并打造多个示范生态园。
平谷是本市农业大区,果树种植业发达,在带来经济发展效益的同时,每年产生30万吨果树园林枝条等农业废弃物,带来了农业生态环境问题,对大气、水体和土壤造成了污染,制约了乡村产业的进一步发展,成为农村环境治理的“老大难”问题,困扰多年。
为解决这一问题,2016年年底,平谷区首次提出建设平谷区“生态桥”治理工程,并在2017年年初以刘家店镇为试点,启动“生态桥”治理工程,通过政府体制机制的改革来“架桥”,打通政府、企业、公众在废弃物资源化利用方面形成的“断头路”,以循环农业为基本内容,探索基层政府在统筹社会、经济、生态、民生等一系列政策的体制机制问题。坚持“专业化、社会化、市场化、企业化”运作,搭建金融、行政、运营、产业、信息等链条,打通各主体间断头路。
北青报记者在位于刘家店镇的平谷“生态桥”工程试点基地看到,果农们驾驶着载满桃树枝的电动三轮车,排队等待着称重、卸货。“1吨枝条可生产1-1.2吨有机肥,每年11月至第二年4月陆续给果农发放,果农交1吨树枝可以换回1吨有机肥。”大化公司总经理王建术说。据悉,这些枝条将被送入粉碎机加工成锯末状,再与禽畜粪便或沼液沼渣混合,经过20-45天的发酵,变成有机肥。
如今,新模式的效果已经开始显现。截至目前,全区已粉碎农民自发上交农业“九废”9.23万余吨,已生产优质有机肥2.3万余吨。这些肥料经过北京市农林科学院多次检测,均达到有机肥国家标准。这些肥料有机质含量高达79%,与同类有机肥相比高出近30%,生产成本仅为其一半。
据介绍,为搭建“生态桥”治理工程的信息链,平谷区还专门研究开发了“生态桥”治理工程APP管理平台。农户在APP管理平台上注册即签署了生态文明公约、获取生态信用证,建立起生态信用体系,通过APP就可进行废弃物称重、信息查询和兑换有机肥。同时,村级组织通过农户提交农业废弃物数量和日常监管巡查检查结果,考核记录农户履行生态文明公约情况,形成生态文明积分,以此增减有机肥兑换比例,将生态信用与农户利益挂钩,促进农户不断增强生态观念。在这个过程中,村民从“站着看”变为“跟着干”,参与到树枝、秸秆等废弃物的收集中。
平谷区农业服务中心副主任佟全锁表示,今年起,还将实施“有总有分”的“生态桥”布局,在平谷区东部和西部设置两个总站,还有17个乡镇街道建设粗粉站。同时,我们要求各乡镇必须建立20亩以上的示范园区,来改善土地肥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