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区服务好不好?基层群众满不满意?如何评定社区治理的成效和水平,这些问题一直是社区发展治理中亟待补齐的“短板”。近日,四川省成都市温江区制定的《社区发展治理评价标准》公开亮相,接受专家评审,标志着社区治理标准评价体系即将在温江落地实施。该标准的出台,将进一步建立健全符合温江实际、体现温江特色的社区发展治理评价体系。
社区是党和政府联系、服务居民群众的桥梁和纽带。党的十九大提出,“加强社区治理体系建设,推动社会治理重心向基层下移,打造共建共治共享的社会治理格局”,为做好新时期社区发展治理提供了根本遵循。温江区紧扣高质量发展、高品质生活、高效能治理目标,积极发挥标准化在城乡社区发展治理中的基础性、战略性、引领性作用,把标准化的理念和方法融入社会治理和社会服务中,实现了社会风险的精准研判、社会需求的精准回应、社会矛盾的精准调控,不断增强城乡社区发展治理能力和水平,着力提升广大市民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和安全感。2016年12月,温江区被国家标准委、国家发改委批准开展国家新型城镇化标准化试点,项目周期为2年。
经过深入调研社区发展治理现状,温江区找准了标准化试点的突破口和发力点,形成了“1+2+3”的社区发展治理标准化“温江模式”。即树立一个导向,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城市工作导向;践行两条路径,提升“红线内”治理水平,缓解“红线外”供需矛盾;实现三个转变:从“单中心治理”向“同心圆治理”转变,从政府一元治理向社会多元共治转变,从外在驱动为主向自我发展为主转变。
目前,温江区已经建立了结构合理、层次分明的《温江区国家新型城镇化城乡社区发展治理标准体系》,涵盖党建、自治、管理、服务等主要内容。该区还按照社区基础条件、区域位置、带动能力、主体意愿等指标进行综合打分,精准选取了和平社区、南街社区、光华社区、岷江村、康馨缘等作为项目试点,将试点经验和典型做法进行总结提炼,并固化形成标准,推动标准在实践中完善,在完善中提升,进一步提高标准的支撑力、引领力和辐射力。
同时,该区针对社区供需矛盾突出、社区工作力量薄弱、社区居民归属感不强、社区共治参与度不高等问题,在和平社区、南街社区等试点社区制定实施了《社区政务服务指南》《生活垃圾分类管理规范》《社区养老服务指南》《公共厕所运行管理规范》《社区协会运作规范》等系列标准,有效提升了社区工作效率和服务水平,逐步实现了服务在基层拓展、矛盾在基层化解、民心在基层凝聚。
“社区治理的根本目的是什么?老百姓的诉求其实很简单,就是希望能够生活幸福。但是如何用具体指标来衡量群众对社区治理的幸福感和满意度,目前各地都还处于摸索阶段。”温江区市场和质量监管局负责人表示,温江区此次在国内率先探索建立《社区发展治理评价标准》,就是力争在社区治理领域形成一把可量化、可检查、可考核的“标尺”,实现更多人民群众看得见、摸得着、感受得到的“有感发展”。
在此次标准研讨会上,相关专家对标准内容进行了深刻细致的剖析,对涉及到的相关问题和主要技术内容进行了充分热烈的讨论,并提出了建设性的修改意见。同时,专家们一致认为,该标准顺应时代发展,符合民生需求,具有一定的前瞻性、系统性、实用性和可操作性,将为深入推进社区发展治理、加快建设高品质和谐宜居生活社区提供有力支撑。
据了解,该标准评估体系分为一级指标、二级指标、三级指标、四级指标4个层次,涵盖直接影响居民安全感、幸福感和满意度的组织机构、居民自治、服务设施、制度建设、社会服务、治安防范、环境管理、文明建设等8个方面,针对不同方面均制定了相应的考核内容、分值设置、评分标准。如在环境管理方面,存在毁绿、侵占绿地、花草树木严重不规整的将被扣1分,新建住宅社区绿化覆盖率达不到30%、老旧住宅社区绿化覆盖率达不到25%的也将被扣1分;在服务设施方面,社区办公用房不足200m2、社区综合活动用房面积不足400m2的,将被各扣5分……通过按图索骥、对标打分,将全面衡量出社区党建、社区自治、社会服务和综合管理的工作效能和服务水平,让社区既有“颜值”,又有品质。
温江区市场和质量监管局负责人表示,通过标准化这把“尺子”,能够更好发现社区治理短板,提升社区“无微不治”水平,做到“岗岗有标准规范、事事有标准可依、人人按标准履职”,便于公众评判和社会监督,凝聚自治意志,明晰治理路径,精确惠民取向,织牢幸福护网,固守美好品质,进一步推动高质量发展,创造高品质生活,实现高效能治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