口述:刘兆彬(中国质量万里行促进会会长、北京大学质量与法治研究所所长、原国家质检总局总工程师)
整理:本报记者 杨 蕾
改革开放以后,我国经济飞速发展。但在这个过程中,也出现了一些不良现象,特别是造假现象严重。社会上出现了假药、假酒、假烟、假食品,还发生过几起大的假冒伪劣产品致人死亡的恶性案件。鞋子穿一个星期就破了,衣服穿上身很快就掉色了。我记得在1992年买了一台电冰箱,结果只用了8个月就坏了。那时候,整个中国经济处于市场经济的萌芽阶段,各种不规范现象比较严重,假冒伪劣产品几乎覆盖人们衣食住行各个领域。
正是在这样一种紧迫的形势下,1992年4月28日,国务院首次召开全国质量工作会议。时任国务院总理李鹏讲话,时任国务院副总理朱镕基主持会议。这是我国第一次就质量工作召开专门会议。会议指出,“质量意识是存亡意识”“不讲质量的民族是没有希望的民族”。紧接着开始质量立法的研究。1993年国家出台了《产品质量法》,明确了企业的产品质量责任,消费者可以依法维权,政府可以依法监管。
在这样大的背景下,如何打击假冒伪劣、促进经济健康发展,已成为社会的热点与焦点。时任《人民日报》经济部主任的艾丰也一直在关注和思考着这个问题。
我和艾丰早在1987年就相识了,当时我还在北京大学读书,参加了中国企业家俱乐部、中国企业家论坛,这些都是艾丰最早倡导的。1991年,我在中央党校当老师,艾丰正好在中央党校学习,于是我们有了更多深入交谈的机会。记得当时艾丰告诉我:“我正在策划一个大活动。”我很好奇。他说:“活动叫‘中国质量万里行’,就是充分发挥媒体的新闻监督作用,对社会上的假冒伪劣产品进行曝光,配合政府打假,为消费者维权,通过新闻监督的力量促进经济健康发展。”艾丰对于活动形式、哪些媒体参加、如何确保活动效果等具体内容都有了很深入的思考。我记得我们兴致勃勃地聊了一个晚上。我当时听了很兴奋,我说:“这个活动很有意义,也很符合当时中国经济发展的状态。”艾丰还专门给时任国务院副总理朱镕基作了汇报,得到朱镕基总理的大力支持。同时,这一策划还得到了当时的国家经贸委、国家技术监督局等政府部门的支持。在大家的努力下,成立了中国质量万里行组委会。
1992年2月,新华社、人民日报、中央电视台、中国新闻文化促进会、国家技术监督局等13家新闻单位和有关部委局发起的中国质量万里行活动正式启动。直到今天,我仍对中国质量万里行组织的“打假治劣万里行”出征仪式记忆犹新。四路采访车、四路媒体人,从北京天安门广场声势浩大地出发,深入到工厂、企业、农村、矿山,调查接受消费者投诉,了解质量状况,曝光假冒伪劣,中央电视台还对出征仪式进行了现场直播。
1992年2月11日,中央电视台《新闻联播》率先报道中国质量万里行活动,首都各大新闻单位刊出第一批质量万里行通稿,揭开了质量新闻集中报道的序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