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照以往评判标准,一辆新车型是否环保通常是依据尾气排放来做决定,尾气排放较少的新能源车型自然被认为是“环保车”,实际上用尾气排放衡量汽车清洁与否远远不够,中国应当建立汽车全生命的周期评价体系,只有这样,新能源车是否真的环保才有事实依据。
为了应对全球气候变化、发展低碳经济已经成为世界各国的共识,近年来欧美发达国家不断推出对温室气体排放进行限制的法案,温室气体排放限额对本国工业发展和国际贸易的影响越来越大。据《汽车新闻》欧洲版6月7日报道,德国提议严苛汽车碳排放,计划到2030年乘用车和轻型商用车尾气中的二氧化碳含量应减少到2021年水平的一半。
根据中国汽车技术研究中心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中汽中心)数据资源中心的研究结果,在当前的电力结构和技术情景下,总体而言,与传统汽油车相比,纯电动汽车已经具备全生命周期碳减排优势,但在具体车型上,仍然存在差异,不同的纯电动汽车车型其全生命周期的碳减排潜力也存在较大差距。也就是说并不是所有纯电动汽车都具备较为明显的全生命周期碳减排优势。
7月4日,中汽中心数据资源中心推出了权威的《中国新能源汽车碳排放评价方案》:
首先是建立中国汽车生命周期数据库(CALCD)。建立碳排放评价方案,离不开一套完备的数据库,它涵盖了从原材料到生产过程以及到整车的所有数据。也是一个基于生产过程的、代表中国汽车行业平均水平的中国汽车生命周期数据库结构。
中国汽车生命周期数据库结构共分为5个层级,最底层的是以输入输出清单、多种影响评价方法作为基础,其上是原材料、能源、运输、生产、回收处理等基础产品和过程数据,通过调查这些基础产品和过程数据构建了220个零部件生命周期数据,44个子系统生命周期数据、7个主系统生命周期数据,在此基础上完成了整车生命周期模型的搭建。
以基础产品及生产过程生命周期数据为例,其数据组成来源于5个方面:材料数据(钢铝等)、运输过程数据(铁路公路等)、生产过程数据(冲压焊接等)、能源数据(水煤电等),以及废弃处理过程数据(填埋焚烧回收等)。
数据范围包括时间范围和地理范围两个价值参考纬度。时间范围:生产过程中的工艺材料、能源消耗数据,一般保持2~3年;对于相对成熟的材料生产,例如钢、铝等,在没有突破性技术前,一般保持5年;能源数据每年更新一次。地理范围:主要是中国,部分能源数据实行区域化。
据了解,CALCD一方面支持了企业开展产品生态设计,目前已有近60家整车和零部件企业基于CALCD开展了近70余项LCA研究项目。另一方面,支持政府相关政策制定,例如工信部绿色设计产品评价、认监委绿色产品认证以及C-ECAP评价。
另外,在CALCD的基础上,中汽中心也开发了汽车全生命周期碳排放核算模型(CALCM)。CALCM立足于汽车生命周期数据库,将汽车原材料生产、电池的生产、整车生产在内的车辆周期,以及电力生产和供应、汽油生产与汽车行驶阶段在内的燃料周期都囊括其中,能够综合评定出新能源汽车相对于传统能源汽车的碳减排效果。
据中汽中心介绍,目前CALCM评价的对象主要是纯电动乘用车,后续会考虑将PHEV、FCV纳入评价体系中。7月开始启动评价工作,通过汽车拆解和行业调研等工作获取数据,评价多款市场上关注高、技术代表性强的纯电动乘用车,并择机发布第一批评价结果。预计到今年年底,会陆续有多款纯电动乘用车的全生命周期碳排放评价结果出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