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胡立彪 近日,新浪微博一位名叫“魔术牙医徐勇刚”(认证身份为湖北省孝感市中心医院副主任医师)的博主发布一条动态:“昨到国药店买药,第一次见识了这些‘药’的价格,目睹了一位白发苍苍的老人拿着标价1408元的‘曹清华XXXX’,从手帕里颤巍巍地数着钱准备付账,深深的悲愤与无助感涌上心头……”同时,该微博有3张配图,其中一张是曹清华胶囊。 这条剑指“神药”曹清华胶囊的微博很快引起强烈围观。当媒体询问为何要发这条微博时,“魔术牙医徐勇刚”回答称,这是因为以曹清华胶囊为代表的“神药”夸大宣传治疗效果的电视广告,已经达到了让有良知的医生无法忍受的地步。他在微信朋友圈进一步阐释其观点:电视广告精准地锁定那些时间充裕的老年群体,他们每天的时间多半都在电视机前,对医学知识的缺乏,对健康的忧虑和关注,对电视权威的深信不疑,让这些恶心的电视广告如鱼得水……如果有一天,医学科普被社会接纳的比例超过了电视洗脑以及网络伪科普的接纳比例,整个健康局势才会走向光明。 事实上,对曹清华胶囊等“神药”夸大宣传无法忍受的“有良知的”医生并非只有徐勇刚大夫一人。2017年12月,广州一家医学公号发文起底曹清华胶囊,把“曹清华”身份资料造假、保健品当药品卖、屡被监管部门通报批评的糗事都抖搂出来。由此可见,曹清华胶囊在医药界的臭名久矣,可以说几乎所有“有良知的”医生都看其不顺眼,欲逐其出医药圈而后快。 不过,从现实情况看,这似乎并非一件容易的事。其实,医药圈之外,监管部门也注意到曹清华胶囊虚假宣传的劣迹,亦曾多次对其进行处理。如2010年8月,原武汉市食药监局发布对曹清华胶囊等严重违法广告药品采取行政强制措施的通知,暂停在武汉市行政辖区内的销售;2014年、2015年曹清华胶囊多次登上原海南省食药监局的违法药械保健品广告黑榜,内容涉及多处违规宣传;2015年2月5日,曹清华胶囊被列入黑龙江省整治虚假违法广告联席会议联络办公室发布的涉嫌严重违法广告名单中。有人统计,曹清华胶囊因涉嫌虚假宣传先后被罚超过10次。 显然,作为监管部门黑名单上的常客,曹清华胶囊涉嫌虚假宣传的事实是清楚的,而监管部门也对其进行了相应的查处。可问题是,曹清华胶囊一而再、再而三地犯事,可以说案底深厚,但仍能变换马甲在一些地方媒体大肆忽悠,毫不收敛。从以往的相关报道看,监管部门的查处一般都是“通报批评”“勒令整改”“暂停销售”之类。这种处罚明显太过轻柔,既未触动其根本利益,更未触动其灵魂内心,对于眼中只有利润的企业而言,根本起不到惩戒作用。 以曹清华胶囊为代表的“神药”们之所以敢变着花样虚假宣传而不知收敛,根本原因在于这样做的代价太小。在国外很难看到虚假医药广告,就是因为企业商家慑于“重典”而不敢越雷池。举个例子:2009年9月,辉瑞制药有限公司因不当营销(其实就是虚假宣传吹牛过头),被美国司法部开出了创纪录的23亿美元罚单。其实,辉瑞的吹牛,相比国内一些企业在各种媒体广告中的忽悠差远了,却让它为此付出了极其惨痛的代价。这个巨额罚单,既是对辉瑞吹牛的处罚,更是对美国所有企业商家的警告。 引入惩罚性罚款(赔偿)来震慑广告违法者,并警示后来者,这既是国际通行的做法,也是国内法律进程和市场形势的要求。有学者感叹,国人饱受虚假广告之苦已久,太需要更严的法律法规来“解套”了。只有对吹牛的企业课以重罚,让说“大话”付出大代价,让“吹牛也要上税”而且是上重税,成为市场共识,才能让企业知惭而谨言慎行,令其敬惧法律,遵守诚信,在保证质量安全等方面立必为之志。如此,市场才能和谐健康发展。
|